83书屋

第131章 战略欺骗

2021-09-02 作者: 月影梧桐

第131章 战略欺骗

山一样的压力扑面袭来,日置益仿佛看到了日本本土上财政破产、银行倒闭、贫苦农民爆发革命的可怕景象。他默然无语,却又毫不甘心。

秦时竹和陆征祥的连珠炮弹将日置益问得哑口无言,在外交战场的角力中,实力固然重要,但气势也很关键,不论最终结果如何,日置益被问得沉默不语,首先就输了一阵。这种瞬间的短路,让他无暇去思考、去辨析秦时竹和陆征祥话语间的种种。

秦时竹言辞间很有把握的质问却并不等于事实就是如此,起码在朱尔典身上就大有文章可做。不错,朱尔典是来过了,也确实与秦时竹交换了意见,但所谓的朱尔典抛开日本单独对中国示好,就纯粹是秦时竹放出去的烟幕弹了,这中间的虚虚实实却是日置益难以分别出来的。首先,秦时竹向朱尔典通报了有关神尾师团的事实,但朱尔典并没有表现出出乎意料的表情,只是淡淡的说表示遗憾。这中间可以解读成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朱尔典已得知了这个消息,故而对秦时竹的通报并没有感到特别惊讶。这种可能性经过秦时竹与陆征祥的讨论,认为不具备条件,神尾师团覆灭的消息大本营都才刚刚收到,朱尔典怎么可能早于大本营知道?再者,即便朱尔典真的提前截获了消息,为了掩饰,在听到这个消息时肯定是要竭力装出一副大吃一惊的神情,现在这种淡然的面貌,倒更像是竭力伪装自己吃惊的伪装了。

第二种可能,朱尔典不知道这个消息,对这个消息也不感兴趣。这一条似乎更不应该,英国与日军在山东战场是联手的,虽然没有英军部队被围。但如何能不关心战场形势呢?朱尔典作为外交官,起码要对本国的士兵负责吧?

第三种可能,朱尔典还不知道这个消息且他对消息的真实性还表示怀疑,希望进行进一步查证。这是非常有可能地,也是最可以利用的一点。秦时竹把握住了这个微妙,巧妙地利用朱尔典将了日置益一军。

是的,秦时竹确实对日置益讲了朱尔典并没有讲过的话,也知道日置益回去后肯定还要再找朱尔典沟通。但却并不担心日置益会看出破绽。日置益已知道了神尾师团覆灭的消息,他已将这个消息作为真实情况,这个思维惯性固定下来后,以后的事情就只有按照逻辑顺理成章地发展。

朱尔典和日置益是必定会碰头的,而且时间估计就在今晚。前者要找后者了解神尾师团在战场上的确切动态,后者急着问前者有关与中国关系地问题。对神尾师团的情况,日置益既不可能说谎——英国也有部队参加联军,朱尔典一定在晚些时候能够得到消息。撒谎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撒谎——这对维持英日间相互勾心斗角表面却一团和气的关系没有丝毫好处,日置益没必要在这个时候打马虎眼。这样,就首先坐实了秦时竹向朱尔典通报情况的真实性,再加上日置益本身对情况的了解。这种真实通过一种非直接沟通的渠道循环成为了三方的共识——神尾师团已在山东战场完蛋了。或许,三方对于这一事实地认识有偏差,中国方面也许会突出解决日本师团的威慑力,日本方面或许会强调神尾师团的精神和对敌造成的伤亡。英国方面也许会对下一步计划和怎么办的政策更具有倾向性。但无论怎样倾斜,都不能改变这个共识地基础。

一旦有一个真实的基础作为前提条件,中日双方之间的后续对话就更有暗示性和欺骗性——最难应付的人并不是总说假话地人,那太容易鉴别了,最难对付的是那些经常讲真话,偶然说那么一句假话的人,你永远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说假话!

其次,秦时竹虽然对日置益“转述”了朱尔典并没有“说过”的话语。但并不会导致穿帮。相反,如果日置益向朱尔典求证而后者断然否认的话,只能加重日本方面的疑心。设想一下,在三方互相角力、互不信任的前提下,无论甲、乙之间沟通了什么(哪怕没说),也会造成丙方的不安,生怕甲乙串通起来损害自己地利益。这既是信息不对称的威力,也是秦时竹借以威慑日本的基础。之所以将朱尔典和日置益分开起来召见。就是避免三方同聚现场的公开质证,这对于试图把水搅浑的秦时竹来说是不利的。

最后。秦时竹虽然对日置益“转述”了朱尔典并没有“说过”的话语,也并不表示朱尔典不会说这样的话,更不排除朱尔典将来说这个话地可能性,这才是进行战略欺骗地基础。英国是“国家利益至高无上”最忠实的信奉者,选择日本作为合作伙伴是为了压制德国而非对付中国,既然中国已经有实力扛住日本地冲击,想必中、德有关胶州湾协议也能得到充分的履行——既然已在目的上取得一致,甚至可以用更小的代价实现目标,为什么还要在手段上(拉拢日本)花费力气呢?退一步说,站在大英帝国立场上对最终目标进行评分的话,由英国占领是最优选择,由中国占领是次优选择,由日本占领是次差选择,由德国继续维持是最差选择。既然最优不可能实现,那么退而求其次应该是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这个道理秦时竹明白,朱尔典明白,想必日置益也明白——这更是进行战略欺骗的保证。

于是,这构成了秦总统与日置益第一轮对话的主线。

至于第二论对话的主线,则是秦时竹根据前世的政治经验和10余年来参与政治实践总结出来的结论——示强以强,示弱以弱!——在自身实力较为恒定的前提下,对于强大的敌人,应该尽可能显示自己的强大而避免对方先发制人的打击(前核时代如此,后核时代也是如此,中国在1949~1980之间基本是这种情况地反映,目前对于南海各小国的态度则另寓涵义。将来读者有兴趣可以和时竹交流一番),对于相对弱小的敌对性势力,则要尽可能掩饰自己的实力以引诱对方犯错误,以便可以给予后发制人的打击。在目前的情况下,英国与日本两国对中国而言谁是强者呢?显然是日本!虽然英国拥有比日本更为强大的国力和军队,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也大于日本,但目前英国陷身欧战,所有地资源都要服务与对德战争。没有能力在华兴风作浪,所以是相对较弱者。而日本,不但其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强于中国,而且还摆脱了对其侵华野心进行制约的国际环境,如果不能对这种态势进行反击和遏制,事态只能沿着越来越差的道路发展。

故而,在第二轮较量中,连珠炮般的质问再度袭向日置益。

“公使先生。我听说日军后续增援部队已到了山东沿海?”

日置益不知道如何回答,派遣援兵自然不可能瞒得过中国,但秦时竹掌握情报之准确却让他颇感心悸。

“听说神尾师团残余部分依旧在与我军剧烈冲突?”秦时竹继续问下去,“难道你真的以为我们会屈服于这种压力?大部队都消灭了,难道还怕这些残兵败将?”

陆征祥插话:“听说日本在我国东北与朝鲜边境布置了3个师团的兵力。意欲入侵我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