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夏天的票房炸弹,“狂暴之路”将2006年年终票房冠军收入囊中已经基本没有任何悬念了,现在人们更加关心的是,这部电影能否超越“泰坦尼克号”,成为影史的新科票房冠军。尤其是进入十月份之后,整个电影市场普遍乏力,几乎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能够在话题方面掀起假期档的热潮,这使得“狂暴之路”的讨论热度始终居高不下,六亿天堑,那看似不可能的高度,却在一步一步地变为可能。
在今年颁奖季一片低迷的情况下,“狂暴之路”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范围之内,没有人会忘记媒体综评九十六分的逆天评价,轻轻松松领跑目前为止的所有颁奖季作品;也没有人会忘记观众的好评如潮,无论是IMDB评分影史第一,还是影院分数的出色表现,亦或者是作为观众追捧热度直接体现的票房数据,毋庸置疑地创造了历史新高;同样没有人会忘记电影所引发的争议狂潮,从男权主义、女权主义的对抗,到英雄主义、追求自由的诠释,内核深度和思想高度都堪称一流……最最重要的是,废土末日的恢弘格局,气势磅礴,再一次将兰斯以小见大的全局观展现得淋漓尽致。
理所当然地,“狂暴之路”成为了颁奖季最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
十二月初,“综艺”杂志的专业影评人迈克尔-卡滕巴赫再次撰写影评,重新唤醒了人们对“狂暴之路”那并未完全散热的记忆。
“不久之前,意外地在一家艺术院线里重新观看了黑泽明的‘乱’,这部上映于1985年的作品,至今依旧是不可多得的经典,黑泽明用他独特的视角呈现出了一个时代的恢弘和悲凉,整部作品糅合了莎士比亚式诗意、古希腊式悲剧和东方式轮回的风格,荡气回肠,余韵深远。精心的构图、泼墨的色彩、大气的运镜和沉稳的表演融会贯通,将坚定的信仰与时代的茫然碰撞出来的落寞和失意诠释得淋漓尽致。毋庸置疑,这是黑泽明这位电影巨匠的集大成之作,时光的沉淀无法抹杀它的光芒,只会让它变得更加明亮。
这部‘乱’让我联想起了‘狂暴之路’,当然,这是截然不同的两部作品,‘乱’的艺术价值经受住了时光的考验,而‘狂暴之路’则是彻头彻尾的一部商业作品,但恰恰是这种商业特质的光环,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足以载入史册的佳作。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时代快速变迁,首当其冲的无疑是网络时代的出现,互联网拉近了世界的距离、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却在无形之中竖立起一面看不见的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在逐渐扩大,看不见的冷漠正在改变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此同时,人权和人性的崛起开始成为时代潮流,女权主义的崛起、男权主义的坚持、种族歧视的争端、同性恋权益的争论、残疾人权利的争取,个人的觉醒与群体的团结开始冒出更多声音,社会逐渐变得多样化起来,争议的增多不代表社会的退步,恰恰相反,这是社会的进步。
这仅仅只是新世纪变型的冰山一角,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温室效应的威胁、核/武器引发的争端、资源过度消耗的危机、环境污染的危害……所有的所有都在预示着,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哪怕仅仅只是1999年,那也是一个遥远的过去。
‘狂暴之路’的出现,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社会冷漠所带来的道德标准模糊化,罗生门的担忧已经演变成为现实;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严重污染,废土末日正在一点一点呈现在眼前;男权的顽固不化,女权的强势崛起,特殊群体的横空出世,所有一切都在改变着社会的形态和模式……‘狂暴之路’呈现出来的是二十一世纪所特有的畸形和诡异,将所有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影响全部放大百倍、千倍,从而形成了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
‘乱’折射的是战国时代的本质;而‘狂暴之路’构建的是新世纪的未来。但‘狂暴之路’却达到了‘乱’所没有能够实现的目标。
这部电影以一种简单粗暴、酣畅淋漓、爆点连连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余韵深远、气势磅礴的史诗故事。剥离了艺术作品的框架,施特雷洛以斑斓的色彩、恢弘的构图、凌厉的剪辑、鲜明的角色、花哨的运镜打造出了一场花团锦簇的狂欢,追求自由、坚持本我的内核更是贯穿始终、振聋发聩,让观众在享受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那个神奇而诡异的世界,每一次观影都是肾上腺素全面绽放的享受,简直欲罢不能。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