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本章有强烈超限制级内容,建议心理承受能力差和未成年读者不要阅读,谢谢合作。
恐惧、悲伤过后是强烈的不满,澳新两国民众充分意识到了自身国防的孱弱与美军的不可靠,虽然政府极力控制民众情绪,但他们对盟军无力保护自己的局面表示了异常愤怒,再加上前期非洲战役中澳新部队的遭遇与损失,简直要形成席卷全国的抗议浪潮。
在这个浪潮中,最被人咬牙切齿痛恨的人自然是堀悌吉,这毫无疑问;排名第二的是尼米茨——在很多人看来,他甚至比堀悌吉还令人痛恨,因为后者是敌人,杀戮完全出于正当理由,等盟军占据上风他们同样可以去日本列岛如法炮制一番。但尼米兹身为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在日军舰队肆虐澳新的过程中居然带着舰队主力躲在珍珠港,当起了缩头乌龟,虽然堀悌吉极力称赞对手的隐忍,但这种选择又何尝不是千夫所指?这也是尼米茨决定要打一仗的理由,否则以后太平洋舰队再去澳新时恐怕会被人用西红柿和臭鸡蛋赶出来。
在民众痛恨榜上排名第三的人物是丘吉尔,不管怎么说澳新都是大英帝国自治领,为了母国的利益两国投身了这场战争,但现在英伦本土居然对此不闻不问,民众可不管大英帝国现在是否自身难保,只一味指责伦敦不负责任,更加剧了离心倾向。
确信联合舰队离开后,两国一边修复战争创伤,一边拼命巩固防御体系,除要求美国提供更多作战飞机、更多岸防火力之外,还下达了军舰订单,澳新决心组建属于自己的联合舰队,要打造区域内的航母作战编队。为了安抚澳新的情绪,罗斯福总统代表美国政府表态,将在明年年末埃塞克斯级航母大量服役后赠送两国各1艘,同时附赠一些护航航母和驱逐舰,这才让两国上下的情绪好转了不少。
尼米茨在珍珠港的等待同样非常忙碌,舰队全面补充了物资,并把伤员送进了医院,经过船厂的紧急修理,包括印第安纳号在内的军舰创伤进行了紧急修复,不过船体的破坏容易修复,其余被打坏的高射炮和辅助设施也容易替换,但主炮炮塔的损坏短时间内无力完成修复,船厂技术人员面对2座不同程度受损的主炮炮塔,经过“剜肉补疮”式的调整,让程度略轻的2号炮塔得到了修复,但其射击范围被限制在左右各60度之内。
船厂负责人告诉尼米兹,要想全部修复,必须等待国内的新炮塔运来,再加上拆卸、替换的时间,“没有三个月想都别想”,但尼米兹马上就要带队出征,那里能再等3个月?况且在北卡罗来纳号搁浅后,他能够使用的战列舰已下降到3艘,不带印第安纳号的话就只有2艘,而日军战列舰至少有6艘,因此他硬着头皮也得带出去。
“目前前线有什么情况发现?”
“塔拉瓦没什么发现,上面部署的飞机每天都都周边海域进行大规模搜索,倒是潜艇前两天报告发现了一批商船,不过因为有日军护航军舰在,他没能得手——当时的位置是南中国海。”哈尔西看了看地图,“我们怀疑这是日军的运输船队,通过马六甲海峡后开始分散,但总目标应该还是日本本土。”
“尽可能让潜艇去击沉他们,无论上面是装备还是工业设备,都会显著增强日本的战争失利。”尼米茨叹了口气,“堀悌吉比我们想得要凶猛得多,他用猛攻澳新的办法掩护了运输船队安全,真是一个可怕的敌人。”
“关键是,陆航对舰队的攻击能力实在太差了。”哈尔西抱怨道,“付出这么多代价只重创了1-2艘航母,哪怕击沉1艘也是好的,还不如巴拿马战役中陆航的战果呢。”
“这就是巴拿马战役的后遗症……阿诺德将军被陆航的高损失给吓住了,现在飞行员的平均经验下降得很快。”尼米兹皱着眉头道,“你难道没发现护航航母上的舰载机飞行员都是一批菜鸟么?”
“哎,只盼着他们能尽快成长起来。”哈尔西自言自语地问道,“现在澳新方面也没有报告日军舰队,他们去哪里了?不会原路返回印度了吧?”
“不会,日军舰队上下也损伤不小,这些伤势在印度或者新加坡是修不好的,只能回本土。”尼米茨说道,“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堀悌吉会去塔拉瓦。”
“塔拉瓦?他要去早就去了,为什么拖到这么久?”哈尔西对此迷惑不解,“难道他还准备再夺回来?”
“有这个可能!”尼米茨不确定地说道,“陆战队报告说基本肃清塔拉瓦,目前在修复各项设施,巩固防御阵地,我怀疑日军并死绝。”
“那太好了,我们可以在那里逮住他——如果他真去的话,或者……”哈尔西看着海图,不确定地建议道,“我们去中途截击?”
尼米兹摇摇头:“时间估计来不及,澳新方面已报告他脱离接触,而且目前也不知道他究竟从哪条水道走的,截击过于困难,还是去塔拉瓦方向守株待兔吧。”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