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先王几经辗转,也未从臣下之处,得取这商君所著之书,吕相也曾数次临舍,欲求一览此籍,今、王上从蒙恬处得之,研习法家之精髓,实属秦国之福,此间,王上有王上的看法,商君有商君的看法,二者不可一曰而视。”
回过话的蒙骜,便没有再如先前一般玩笑不羁,面色恢复往常,从容,静看,做于上方的子政。
“好一个难求之书,果真如此,爱之恨、切之深,若非所借,恐难一观。”
听到此话的蒙骜,历经三代秦王,皆为股肱之臣,当即明了子政之意。
“王上、严重,此籍法过严苛,于民过死克,于国则大兴,民乃国之立本,故臣下,虽偶间所得,但不愿克民,封籍于家中。”
子政点头示意,似乎在默认蒙骜的说法,不再纠缠此事,抬手示意其坐下,殿外左右各一小厮,身躯微弓,互抬微小案台,摆放于左,后小厮各一,斟六清,燃殿居中处,炉内檀香,一缕青烟随即飘荡殿内,香气扑鼻。
蒙骜双手举爵,手握处一上一下,身体侧面子政,坐姿依旧,子政觉后,形同一般,一手拂袖遮面,一手送清入口,蒙骜与此同,二人各旁一小厮,抱器皿伺机,见完再斟六清,各司其职,蒙骜与子政拭嘴,跪坐。
“蒙卿,此番着人传你前来,便是因这商君所著之书,寡人要是记得没错,汝历经前三朝,与商君变法时,最为接近,应耳濡目染一些。”
正在悠然自得的蒙骜,丝毫没有感觉到丁点违和,摸着自己那一尺半长的胡须,眯上双眼,像是在回味一般,接连而拂,片刻功夫,便才回复。
子政带着期盼的眼神望着坐下胸有成竹的蒙骜,希冀自己能够听到满意的答案。
“这倒没错,不知、王上问此,是何缘由。”
“诸子兴起时,吾国内忧外患,各国皆有贤臣,施以变法,自孝公广邀四方,商君来投,施法后,吾国才有兴盛之象,商君死后虽未停滞不前,却停于民生,有所怠慢。”
说出此话的子政,眼神空迷的看着殿外,似想起自己,即位之前的景象。
商鞅变法后,让秦国突飞猛进,盛极一时,当时的国君受奸人挑拨,将其杀死,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大肆起兵,四处征战,随着面积的扩大,百姓家中无男子耕作,无商贩卖,导致国内粮食空虚,百姓依旧要供给粮食交于军队,极少有人吃饱,均吃上顿没下顿,官员也不例外,频繁出现饿死,因儿时在赵国,随子楚做为质子,生活在百姓之家,极其了解百姓之苦。
看着眼神空迷的子政,蒙骜嘴角带着许些笑意,轻轻的在那老如蛇皮的脸上,挂着月牙的微笑,似乎是在认同自己眼前的这位国君,不再如先前一般,与子政交谈起来。
二人交谈时,不时发出声响与大笑,一位六十有余,一位十有余,相差四十余载,却话可投一处,老者未觉年幼者年幼,年幼者未觉老者思维固守。
约莫一柱香,六清已过八回,二人方才停住如同流水一般,喷涌而出的嘴角。
“吾王、十之有余,便以熟读百家之书,看透世之乱象,丝毫不违和,莫不臣下今日与王上一番对谈,怕世人皆知我秦为无能者掌权。”
而后,蒙骜抚摸着咽下的胡须,随之大笑,头面于殿顶,那笑声,清澈而明了,丝毫不让人觉得有一丝杂质。
坐在首位的子政,还在回想先前与蒙骜的一席对话,对于此刻的他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霖,吸取商鞅变法时所得之民生变化,故在回味,然有时眉间微皱,暗自低头,苦苦沉思,猛地一抬头,看向眼前的蒙骜,站立而起,两手提着稍长的华服,行色匆忙,向前小跑而去,行至蒙骜前方,用那白皙幼嫩的小手,一手提着华服,一手牵着手,将蒙骜强行拉离原位,一老一少极具戏剧性的走出殿外。
尾随数十名小厮,低头勾腰,双手平行,手指重叠微曲,似握拳相交于脐部,身着黑色布服,头戴平顶帽,皆为阉人。
一行数十人,走在秦国王宫,一股战时气息呈现在眼前,走廊似亭台楼阁,水桥相间,着眼于城围,均高数丈,光滑如镜,不染一丝尘埃,所过之处,均十步一哨,五步一岗,流动巡逻,一关一卡,严格限制出入与携带利器,兵甲们看见路过的子政,皆矗立施以军礼,继续执务。
走出秦王宫的子政,在蒙骜的带领下,四处观望,繁华的街道,民风淳朴,丝毫未听见吵声,只略微有些许小贩游走于街上贩卖时与人交谈,均未大声喧哗。
不时有卖艺者,让人围观,不时有读书者贩卖书籍,不时有传道者说与众人。
看着人来人往的人群,子政站立在街道旁,对着身后的蒙骜说道:“依蒙卿所言,要想实行商君之术,预先了解民生,寡人特才拉卿所来,数日之前,寡人一直困惑,商君之术过于严苛,吾要如何变化,得以推行,使其更盛。”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