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条似长龙的队伍开始缓慢的移动,每个人只有毛笔和烟台是自带的,这是一场提前的科举,在这些八到十二岁的孩子中间,选取六十个孩子作为陪读。
我进厂十分顺利,资料和推荐信都没有问题,我被分到了丁字二十六号,一个内壁式的只有四五平米的小单间,进屋之后,有一张简易的书桌,还有土炕,土炕下是一个马桶,在靠近着门的窗户上有一个小门,是用来交卷或是送食物的。
当所有的考生都进入的单间,考试也就开始了,一个个管事的开始发考卷和用来答题的宣纸。
我本来认为我们这些半大孩子,能考些什么,比我们的学堂期末考试难一些有限。可是当我展开试卷的一瞬间就惊呆了。
第一题
“假如舜为天子,皋陶为法官,舜的父亲瞽瞍杀了人,怎么做才是对的?”
我去,这是八岁孩子能回答的了吗,这个年纪能知道舜是上古贤君就不错了,知道皋陶是谁不会超过两成,还是如此古怪的确问题。
因为听任父亲被捕伏法,作为儿子显然有违孝道,那么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就很不合适了。
亲情与国法似乎不可兼得,换言之,对于此时的大舜而言,天子的身份与儿子的身份哪一个才应该是第一位的?这个问题的刁钻之处正在于此,而且像是给武将的儿子专门准备的一样。
意思就是你爹造反了你是要一起呢,还是站在国家和律法的一边呢。这种题目明显是测心意的题,不明白肯定上套了。
我的回答很简单,王子犯法与民。
第二题
古时武帝讨伐南蛮的时候,一个猎人卜式上书,愿意捐献半数家产以资助朝廷用于征讨南蛮。武帝派人问他:“你是想做官吗?”卜式答道:“我从小以打猎为生,不知道该怎么做官,所以不想做官。”再问:“你是家里有冤情想申诉吗?”卜式答道:“我这一辈子与世无争,看到同乡有穷人就借钱给他看到有不善的人就教他做善事,和乡里乡亲一贯和谐相处,没有任何冤情。”再问:“那你到底想怎么样呢?”卜式答道:“您讨伐南蛮,我认为贤者应当死节,有财产的人应当奉献资财,如此则南蛮可灭。”然而这般高尚情操并没有换来与之相称的回应——武帝将这件事和丞相耀弘商量,后者的意见是:“这实在有违人之常情,希望陛下不要应允他的请求。”于是武帝没有接受卜式的好意,卜式只好又回家打猎去了。
我读完这个故事就知道在一个前现代国家,有这样的觉悟的人不是求官就是求名,在不就是无欲无求,拿他肯定没有什么钱所以要不要两可。
但是不是这么简单的,不是,一个品德高尚,乐于奉献,不求回报的人是多可怕啊,多么不被人信任,这样的贤人要是在朝廷中,那么皇帝位置就不稳了,所以想要立足于朝廷又不被人怀疑就要用于自黑啊。
我看这两个问题都是冲着我家的情况来的,那么第三题是什么样的呢?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