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一章心中有信仰

5个月前 作者: 山中无蟾蜍

一切的一切,从二十一世纪开始。尽管这句话有些笼统。当然,有所误差,但是这微小的误差不影响大势。自从二十世纪终结的时候,传说中的美国战略司令部与国防情报局再一次将中国作为其“主要对手”,而神州大地在经历了数千年跌宕兴衰之后,再一次向世人展现出她强大的生命力,事实证明,一个拥有深厚精神与物质底蕴的民族与国家,无论她在岁月的漫漫长河中经历了多少灾难,只要民族之魂不灭,民族精神犹存,那么,“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然而无论西方大国如何宣扬“大国威胁论”世界局势不会因为那个人,抑或那个势力的一句话而改变,人在做,天在看。此“天”不为顶上蓝天,不为神明,此“天”即为百姓!我们只为发展我们的社会,我们只为富强我们的人民,当西方社会秩序出现大漏洞之时,自会证明孰是孰非。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乏“救世者”。尽管,我们不需要“救世者”。

我们坚信,我们的人民勤劳而勇敢,朴实而善良;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我们相信,在遭受清末民国诸多苦难之后,这个国家,必将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每个人,每件事,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的产物。对历史,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人云亦云永远不是解剖历史的态度,有人说,盗墓贼对历史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总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然而真正了解历史的人不是考古学家,也不是盗墓者,也不是历史学家,真正对历史了解的人是真正读过历史的人。且不论是谁说过历史由胜利者书写这句话的。说这句话有着一定的狭隘性。就算是被刻意为之的,我想对于一个真正了解历史的人来说,历史是美好的,从历史中,可以读出他们的睿智;可以读出他们的勇敢;可以读出他们的勤劳;可以读出他们的至死不渝;可以读出他们惨淡经营的龌龊。当然,想要了解历史,首先等待被动的了解历史是肯定不行的,不需要有李密牛角悬书的刻苦精神,但是不能把历史书买回来之后就束之高阁,然后等着让蠹虫来啃得乱七八糟的,再回过头说“蹉跎了年华”,一脸风骚,这样的人除了讨人厌就是没内涵。

信仰是精神的凝聚点。这是我的理解,至于信仰什么,这就因人而异了。如果什么都不信的话,何谈信仰?没信仰的人活不长久,即使无病无灾。这个最经典的案例就要属那个跑马拉松轻易甩你五条街的教科书上百举不厌的赛事儿了。尽管许多人经常跑步,却从来不曾参加奥运会上的马拉松。不是他们不参加,是他们不想参加,是“不想”,因为许多人即使机会来了,他们也不去参加,胆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没有信仰,这里的信仰指“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信仰,而非其他方面。当然更准确的是“信念”,但是许多人把“信念”当做“信仰”,因为就连我也不知道我的信仰是什么,相信许多人有这个疑问。

且不论信仰是什么,就算是它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但是许多人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这是在所难免的。非常阶段,非常分歧在所难免。这时,“求同存异”是最好的方法,当然这要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基础上。

完善、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衡量“成人”的“定义标准”。

一个人年青的时候难免不犯错,就像书中说的那样,“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真正成熟的人对自己的信仰有着最直观的认识。也许,他会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也许他会“富有牺牲精神”,但这些都说明他(她)成熟了。

信仰无褒贬,信仰无高低。

一个人从有信仰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更聪明一点的人从书中所汲取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信仰。一个庄稼汉可能也有信仰,但是无疑要把它表达出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虽然有了信仰也不一定要急着表达出来,但是,无疑当你自己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需要用信仰来支撑的“急事”时,信仰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抗日神剧中众多抗日英雄“宁死不屈”的表情虽然可能在现在看来有点假,但是,这个表情在历史上真实有过,只不过可能不是以电视上的形式出现罢了。信仰是必要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