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朱元璋再也不是那个毫无根基的小百户,郭子兴真敢动他,他就真敢造反。在忠义和性命之间,他可做不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很有可能会出现极端的一面,君要臣死,臣先把君弄死。
马秀英的身体猛然僵住。朱元璋的担心不无道理,他们和大张氏、郭天叙的矛盾早就无法调和,郭子兴耳根子又软,长期被这二人挑唆,难保不生出厌恶朱元璋的心思,到那一天,只怕就是彻底决裂的时候了。她靠进朱元璋的怀里,艰涩地低语,“到时候你饶他一命吧……”
朱元璋拥着马秀英沉默无言。一旦兵戎相见,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现在答应了有什么意思呢。
滁州被郭子兴正式接管后,所有部众都归他统领。留在濠州的一些墙头草和同样被孙德崖排挤的人见到他居然东山再起又掌握了这么大的势力,纷纷前来投靠。一时间,除了本来驻守滁州的几万精兵,又有几万人如雨后春笋冒出来。
郭子兴到底还是听从了郭天叙的建议,以嘉奖将士的名义,把所有官职在身的将领都调动一番,大力提拔前来投靠他以及在军中不被朱元璋重视的将领,至于和朱元璋亲近的将领都被他派去统领新兵领军征战。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措施,至少明面上切断了朱元璋和旧部的联系,达到了郭子兴真正统领滁州军的目的。
在这表面的平静日子里,滁州和附近的城镇渐渐繁荣起来,百姓得到安抚,民生得到发展,生活有了进一步改善,社会治安日趋稳定……各地方的百姓听说了滁州的繁荣,纷纷拖家带口逃到郭子兴的管辖境内,许多青壮男子都加入了滁州大军。
看着浩浩荡荡的十万大军,郭子兴非常得意,已经不再满足大元帅的头衔,他打算自封为王,并准备拟折上奏小明王韩林儿。
至正十五年,刘福通召集部众,仍旧发动起义,拥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立国号为宋,年号龙凤。
当时所有起义军都是打着“推翻元人统治,恢复汉人政权”的旗号,因为韩林儿号称宋徽宗九世孙,在君臣号召力下,这些起义军将领不得不借助反元复宋的旗号,也就默认了小明王的帝号,不过政权还是被各地军阀牢牢捏在自己手中。
那个时候遍地谁占山都能称王,想要过王侯瘾的人还真不少。同样韩林儿为了得到起义军将领们的承认拥护,也只能答应他们的一切要求。所以郭子兴只是打算例行通知一下韩林儿,并不在意韩林儿到底认可不认可。
然而就在郭子兴称王的念头刚刚兴起的时候,朱元璋和马秀英携手登门劝说他暂时不要称王,理由便是他一旦称王等于树敌于前,而且集庆和滁州就一江之隔,怕元廷会第一时间从集庆抽调兵马攻打滁州。
得意忘形的郭子兴顿时清醒,他虽有十万大军可还不能跟元廷的百万大军抗衡啊,万一朝廷真渡江来攻打他,他都不知往哪里躲。他不禁埋怨朱元璋为什么不占领一个远离朝廷的城镇,害得他都不方便称王。
朱元璋岂能告诉他这是在为将来攻打集庆做准备,只含含糊糊答应再攻下一处安稳的地方,到时便可迁过去建立王府。
郭子兴不能称王很不开心,他一扫兴,朱元璋和郭宁莲的婚礼就不敢大肆进行了。
娶郭宁莲这天朱元璋只请了几个心腹将领小聚一番。郭子兴没有出席朱元璋的“二婚”现场,倒也让人送了一份贺礼来,勉强为这门婚事增添了一丝荣耀。
郭山甫自诩是濠州有头有脸的人,但在郭子兴面前却是不值一提,郭子兴都坐镇滁州了,他还能怎样,只能任郭宁莲低调地嫁进朱家。他甚至对两个儿子抱怨,说不定这一切都出自马秀英的手段,是马秀英故意请来郭子兴打压他们一家。
郭兴、郭英都有参加朱元璋的秘密会议,清楚郭子兴离开濠州的真正原因,可惜他们的解释郭山甫根本就听不进去,依然对马秀英充满怨愤。
同样怨愤马秀英的还有郭子兴的家眷。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果郭子兴称王,他们这些人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可恨朱元璋和马秀英竟说动郭子兴改变主意,害得他们这些王子王妃的头衔都没了着落。
譬如郭大丫郭小丫,为了当上郡主后不被人嘲笑,特意改了两个正儿八经的大名,一个叫郭惠,一个叫郭芸,可惜名字叫得再好听,都不如郡主好听;再譬如大张氏让人在一个月内赶制出一套王妃的服饰,可惜这些东西没来得及见天日,就被锁在柜子里。郭天叙更是气得摔坏无数东西,郭子兴称王的话他就是世子,比那大公子的称谓强上百倍……
一群人对朱元璋和马秀英怨声载道,哪还会去参加朱元璋的婚礼,当初他们打着参加朱元璋婚礼来滁州的借口早就被忘得一干二净。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