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之时练拳,两个时辰后便开始上早课;早课教授文字,读四书五经,古今历史。
早课上到正午时分,吃过午饭休息一会,便开始学习兵法韬略,山川地势;师傅详解一番后,便拿出古今各大战役,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详细分析。
分析完让大家再想象如果自己是当时的主帅,可采取何种方法来挽救形势。
待众人提出想法后,又两两分组对抗,让众人率领着“自己的兵马”在战场上厮杀,决一胜负。
日落前的一个时辰,便又随着师傅练拳。练完拳,便回去歇息,养足精神,明日继续学习。
这便是张三丰的授业之道。一日的课程,日出而出,日落而息。阴阳相济,各有深意。
早上练拳强身健体,而后学习文字,温读四书五经,古今历史,潜移默化地培养众人存仁取义的性子和看待事物的大局观。
午后学习兵法韬略,再辅以山川地理,培养领军才能。而后拿出实际战役,详细分拆,再让众人参与进来,挥兵相战,奠定大将资本。学成之后,再领众弟子在日落下练拳,培元固本。
张三丰望着床上睡得横竖交叉,满足不已的徒弟们,欣慰地回屋睡去了。
张三丰这套自己总结出来的授业之法,再加上朱重八等人分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勉刻苦,认真钻研。
造就了历史上唯一一位农民皇帝和明朝第一名将,大明众多开国元勋。
然而现在所有人都只敢在梦中幻想一下,因为前路不知道有多少磨难等着他们。
第二天,正午过后。众人起身开始准备学习兵法韬略,山川地势。
“今天我们讲东汉末年曹袁官渡之战。”张三丰指着墙上,他自己画的一副简易地图。
“对于官渡之战,诸葛武侯曾在《隆中对》提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的确,官渡之战时。袁绍麾下精兵十万,战马数万匹,部下人才济济,大将如云。再看曹操才两万主力,战马不足五千。而且曹操的部下都以为袁绍兵力强盛,人强马壮,不可力敌。然而曹操力排众议,独见慧眼指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马虽然众多他不一定指挥得当,部下骄纵自以为是,不一定对袁绍的将令唯令是从。决定于官渡与袁绍决一死战。最终大败袁绍,奠定统一中原北方的基础。”张三丰侃侃而谈:“你们说说,曹操为何能取胜。”
“师傅,我觉得曹操取胜的原因是能接纳能人之言,礼贤下士。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朱重八率先抢答。
张三丰捋了一捋花白的胡子笑着说道:“仔细说说。”
“曹操在战事初期处於于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在袁绍与曹操在白马相持时,袁绍下令筑起箭塔,连日向曹操营寨射箭,使曹操军心动摇。刘晔献上霹雳车之计,大破袁绍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得到据守之地。”
“而后在曹操于黎阳与袁绍相持不下,想要班师回朝,再做打算的时候。荀攸急忙献计:今日袁绍兵力强盛,我方不能与之正面对抗。但如丞相此时撤兵,袁绍追杀过来,那我军危矣。下官有一计,我军如果想要打败袁绍,只需要将他阵型打散,再各个击破。主上可以先撤到延津,假意将大军让大军渡河班师回朝,袁绍必定带大军追来。丞相暗中分兵,派轻军偷袭白马。袁绍如果知道白马被袭,必然军心大乱,回兵相救,我军再趁袁超渡河回撤之时冲杀,必可大败袁军。曹操听从荀攸之计,果然大破袁军,终于和袁绍形成势均力敌之势。”
“建安五年八月始,两军再次相持于官渡,双方互有胜负。其后曹操军中缺粮,适逢袁绍谋士许攸与营中将士不和,投奔曹操。曹操从床上奔起,无暇穿戴,赤脚迎许攸,礼贤下士。而后许攸献计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袁军前线闻得乌巢被破,导致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溃散。袁绍仓皇退兵。曹军趁势掩杀,一战击溃袁军。”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刘晔、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由此观之,人才应该任用可说是一计敌万人。至於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朱重八一一分析而来。
“哈哈,很好!重八说得不错,你们又要补充的嘛。”张三丰欣慰地夸奖道。
“若我为颜良,文丑中的一员,曹操绝对要饮恨黄河。”徐达自信地说道。
“让你摊上个袁绍你也没办法。”汤和毫不给面子说道。
徐达回过头扑向汤和:“那我先摊上你这个小汤和。”
汤和连忙起身跑向朱重八:“重八哥救我!”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