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空里,由于穿越者的介入,清廷在庚子国变中的损失,远比旧时空少得多,既没有向各国支付赔款,也没有让各国在中国内陆拥有驻军权,但穿越者和清廷毕竟并不是一条心,也没有完全主导清廷和各国之间的谈判,因此在清廷和各国的谈判中,还是丧失了一部份利益,首先是在北京内部成立使馆区,不受清廷的管辖,而且各国使馆均允许驻守200名士兵,保卫使馆的安全。
使馆区是以东交民巷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东西总长度约1600余米,南北宽的900余米,合计约1.5平方公里,在区内总计有英国、法国、俄国、德国、美国、奥匈帝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秘鲁、墨西哥、古巴、日本等15个国家的使领馆。理论上可以驻军3000人,不过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将200名士兵的名额,因此现在使馆区内的总计兵力约在2000左右,并且设立一名总指挥官,一但发生意外事件,由总指挥官全面指挥使馆区内的军队。现任的总指挥官是法国公使馆的武官尤尔根*米歇尔斯中校。
另一个就是在京的各国侨民有清廷的司法豁免权,只有由使馆区的法庭对其审判,而清廷无权进行监审,同时外国教堂也明文规定等同于外交机构,受外交规则的保护。当然这些条件都是各国吸取了庚子国变的教训而设立。
在华东政*府占领北京之前,各国公使就企图借谈判之机,保住自己在北京的这些利益,那知张之洞并没有上当,没有让各国公使参与谈判,就和华东政*府谈好了投降的协议。而各国的企图虽然失败,但依旧不甘心,于是在华东政*府占领北京之后,各国又联合向华东政*府发出外交照会,要求华东政*府承认使馆区的权利以及各国公民及教堂在北京的特权。
华东政*府当然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件,不过这时华东政*府刚刚进驻北京,百废待新,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没有时间理各国公使馆的事情,因此采取了冷处理的办法,暂时不作理会,当然也没有动使馆区及教堂。
等到数日之后,华东政*府基本控制了北京的局面之后,秦铮这才开始着手处理各国公使馆的事情,将各国驻清廷公使招集在一超,当众宣布,清廷现在己经正式灭亡,因此各国驻清公使的职责实际都己经到头了,而华东政*府和各国另有一套外交关系,也不承认各国驻北京公使馆的外交地位,于是正式通知各国驻清公使,现在他们不再是外交人员,也不受外交豁免权的保护。使馆区正式取消,华东政*府将派遣军队进驻使馆区内巡逻管理。
而华东政*府暂时没有在北京设立外交机构的打算,因此各国驻清廷的外交人员要么撤离北京,要么以非外交人员的身份留在北京,但不在享受外交人员的待遇,而且原来的公使馆也要被摘牌,只能做为普通住育。而各国保护使馆的军队则必须撤离,否则华东政*府将予以抓捕。最后秦铮给各国驻清公使一个月的时间,来决定去留。
华东政*府的这个决定,自然遭到了各国驻清公使的强烈抗议,由其是以俄国、日本的驻清公使表现由为激烈,英法两国的公使也十分激动,指责华东政*府的做法有违国际外交的原则。其实这个时候国际外交的规则是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制定的,但规则制定得相对粗糙,并不细致,而且参加维也纳会议的都是欧洲国家,清廷虽然也接受了欧洲国家外交制度,但从来没有正式承认过维也纳会议。因此各国驻清公使的抗议对秦铮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用,表示这是华东政*府的决议,不容更改,希望各国驻清公使抓紧时间,决定自己的去留。
而各国驻清公使闹了一会之后,也自觉没趣,何况这事边不是自己在这里闹就能解决的,归根到底还是要从国家层面上解决,因此只好都回去,向国内报告。
随后各国也都纷纷通过驻青岛领事馆与华东政*府沟通联络,希望能够保住北京的使馆,那怕降级成领事馆的级别,也能够接受。但华东政*府去不为所动,再次强调,清廷己经灭亡了,从法理上说,各国驻清廷公使馆的使命也都到头,华东政*府目前并没有在北京设立外交机构的打算,虽然不排除以后会在北京设立外交机构,但在此各国驻清廷公使馆是理应被取消,即使是留下来,也只能以非外交人员的身份,但军队是必须撤离,这是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
交涉了几轮之后,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宣布接受华东政*府的决议,撤回驻清廷公使及使馆人员、军队,但仍然在公使馆里留下一部份人员,看管房屋,等着华东政*府重新在北京设立外交机构。有了一个国家带头,就必然会有跟进的,何况己经有了两个,因此美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也都立刻跟进,接受了华东政*府的决议,撤回了外交人员和军队,但也与德国、奥匈帝国一样,留下一部份人员看管房屋。毕竟各国都清楚,以北京的规模、历史、政治效应,华东政*府迟早都会在北京设立外交机构,甚致是今后迁都到北京,也不是可能的事情。现在自然还是要在北京留下人员。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