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五八五章 隔空交手(一)

2021-09-01 作者: 木林森444

就在人民军攻占沈阳,并且开始重新布置东北地区的兵力分配时候,另一场博弈也在北京展开。

沈阳战役的结束,对整个远东的局势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甴其是对于正在聚集舰队,组织兵力赴远东参战的英法两国,因此他们制定的战争计划中,驻守沈阳的俄军是有十分重要的牵制作用。但英法两国都没有想到,30万俄军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在拥有坚固工事的情况下,仅仅只坚守了5天时间,就被人民军全部歼灭,从此以后,人民军也再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从容的迎战联军的进攻。这也等于是英法两国还没有出兵,就先输了一局,因此英法两国必须要想办法挽回一城。

于是就在沈阳战役结束的第3天,英法日俄四国驻淸廷公使联名向淸廷发出一份外交公文,正式邀请清廷加入四国组成的反华东政府联盟。并且给清廷开出了优厚的条件,承诺在战争结束以后,将东北、山东的领土均交还给清廷,恢复到1900年前的状态,俄国还单独承诺,可以就中东铁路的利益分配和清廷进行谈判,同时英法两国还确认向清廷提供价值5千万英镑的低息贷款,保证清廷参战之后的军费,并且将一部份关税权力交还给清廷等等。

其实将清廷拉入到四国的反华东政府联盟,是英法两国早就设定好的计划,因为淸廷毕竟是现在中国的合法政府,并且在中国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如果清廷也加入到四国的反华东政府联盟,那么这场战斗中,四国组成的反华东政府联盟在法理上就具有正当性,这在政治上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按照英法两国的计划,战争开始之后,将从日本抽调6-8个师的兵力,在长江口登陆,沿大运河向山东进攻,对华东政府形成南北两线的夹击之势,但这个计划也需要清廷的参与才能够实施。

不过原来英法两国是计划在两国组成的联合舰队到达远东之后,再劝说清廷加入。因为清廷过早的加入反华东政府联盟,很有可能会遭到华东政府的率先攻击,以目前淸廷的实力,当然肯定是抵抗不了华东政府的。而且当英法两国组成的联合舰队到达远东之后,也有足够的威摄力。

但在沈阳失守,驻守沈阳的俄军全军覆没之后,清廷的地位也就更显得重要,而且为了抵消失去沈阳的不利影响,并提振日、俄两国对战争的信心,邀请清廷加入四国组成的反华东政府联盟,也就必须要提前了。

而对于淸廷提前加入反华东政府联盟的风险,英法两国也进行了评估,认为其中的风险并不大,因为清廷的体量实在太大,华东政府或许可以轻易的攻占北京,但要彻底灭掉清廷,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而且清廷毕竟还是中国的合法政府,在中国的统治根基尽管有所动摇,向还是有很深的基础,一但华东政府发动以灭亡清廷为目地的战斗,必然会给自己树立起一批新的敌人。在东北战场尚未完全结束,又面临着英法两国联军的大军压境情况下,因此华东政府的领导者只要不是头脑发热,是不可能再对清廷发动战争的。

原来在英法两国宣布参战以后,就在清廷内部造成了巨大的轰动。在对华东政府河湖根据地的围剿战斗失利之后,以满族新贵为代表的主战派本以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而这时似乎看到了希望,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有一些中下级官员向清廷上书,建议清廷加入四国组成的反华东政府联盟,共同对抗华东政府,以试探朝廷的态度。

清廷对此并不为所动,因为慈禧、光绪都清楚,洋人是靠不住的,现在海外华人就在卧榻之侧,而英法日俄却都是远在千里之外,清廷一但有亲举妄动,恐怕会立刻遭到灭顶之灾,而还有几名老成持重的军机大臣,如庆亲王、张之洞、袁世凯等也认为在战事结果未明了之前,清廷决不能轻易的表态站队。因此都没有把这当一回事。

但四国驻淸廷公使联名向淸廷发出了邀请的外交公文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主张参战的满族新贵们顿时活跃了起来,一面频频上书淸廷,要求清廷参战;一面是纷纷约见四国驻淸廷的外交人员,大谈清廷应对四国进行支持,这不仅是为参战造势,同时也是挟洋以自重。而这时清廷也不能再轻视,因此责令袁世凯和四国公使协商,又命张之洞协助袁世凯。

清廷对河湖根据地的征剿失败以后,袁世凯却成为最大的赢家,不仅官复原职,并且仍然兼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练兵会办大臣,还又担任了总理府衙门大臣,并且在军机处的排位也仅次于庆亲王和张之洞,列在第三位,如果只以官职来看,己经超过了当年的李鸿章,毕竟当年李鸿章可不是军机大臣,因此这样的差事自然是落到袁世凯的头上。

而接到了朝廷的命令之后,袁世凯也不禁头大如斗,因为这可不是一件好办的事情。其实在此之前,英、法两国的公使都在私下和袁世凯见过面,积极劝说袁世凯出头影响清廷,加入四国组成的反华东政府联盟,并且也许给袁世凯不少的好处。

袁世凯十分清楚,这滩子浑水可不是好过趟,如果自己答应英法两国的要求,必然就会得罪华东政府,但这一头却是洋人,还是四国一体的洋人,这两边可都不是袁世凯能够得罪的主,因此对英法两国的要求,袁世凯也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希望混过去。但现在清廷下旨了,袁世凯也混不过去了,也只能硬着头皮,和张之洞一起,接见了英法日俄四国的公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