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詶我所问 下文识精元明。即是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此体非妄。无有变异。故云真性。研究穷也。净名云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今推本意。岂得异想发言。欲正修行。当须确实。故今劝也 二引证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 诸佛同道。脱苦得乐。皆由直心者。此有二种。一发言无虚假。如此文所劝净名道场。二向理之心。无别岐路。即如起信三心之直心也故论云。一者直心。正向真如法故。此为二行根本也。今此经意须具二焉。始令发言无妄。终成向理心绝。方为十方同道 三结益
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因苗辨地。言直心直。苟或反此。罪非轻小。如下经云。若大妄语。即三摩提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也。发心曰始。究竟名终。弹指能超。故无委曲 四问其见爱二。一问
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 心见两门。由兹所问。下既认心不迭。指见谬称。故成二障为缠三空罔契。故下征诘。俾识妄源 二答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爱乐。用我心目 单牒双指巧略故也
由目观见如来胜相。心生爱乐。故我发心愿舍生死 此正陈妄体也。目即眼根。心即意识。根识虚妄犹如空华。若执有体能见能乐。岂唯迷于法空。亦起人我见爱。故下文云。六为贼媒。自劫家宝。无始虚习。住地无明。皆由根识更非他物。想相为尘。识情为垢。生死轮转莫不由斯。故下推征。令知虚妄
五辨其真妄二。一推妄所在七。一破在内二。一立四。一牒前以语
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 心目是本。尘劳为末。若迷本之依处。群末难除。染污故名尘。扰恼故名劳。即通指二障也 二举事以况
譬如国王 真性也
为贼所侵 烦恼迷真也
发兵讨除 用智也
是兵要当知贼所在 兵人所执器也 三示过以问
使汝流转心目为咎 示过也
吾今问汝。唯心与目。今何所在 总问所依也 四引例以答二。一引他为例
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 下文有十二类。今举大数。凡夫造业不同感果差别。名为异生。一切世间者。举依显正也。前举凡心在内。后指佛眼在面。欲取例己亦复然也 二指已结答
我今观此浮根四尘。秖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 以眼根色是不可见。故指浮根。圣凡既尔。在己必然。面与身中心眼定处也 二破二。一正破三。一举事定其所见三。一问境内外
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只陀林。今何所在。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今只陀林实在堂外 堂在园中。林居堂外。内外既分。计宗危矣 二定见先后
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 定先后者。欲破阿难在内之心不能如此次第见故 三审见因由
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 讲堂身也。阿难心也。如来大众五藏也。户牖根也 二示益安其所怀
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 以慈摄也。如父嘱子拊背而告。此有三意。一安慰其心令无恐惧。二嘱其谛受令无忘失。三示今许说无有虚妄。故舒其手现慈相也
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 下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直道无异。通至宝所。故云一门清净果海。众德具足。故曰庄严。真三摩地。因行所履故名为路
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破妄意。欲显真故。略标宗叹德。令其忻慕。岂谓徒然谴责罔知所归。于是阿难伏而谛受 三引例明其所失三。一引例正问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反常理以致问。引庆喜以直答 二依理以答
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 只知据理直申不觉计宗危矣 三合喻夺破三。一正夺
阿难。汝亦如是 心在身内。如人在堂
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 心能灵鉴。内外俱缘。故云一切明了。向外既了万缘。在内合知藏腑。颇犹可也。亦语辞也。汝观众生。可有此者 二纵破
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 腑藏内密。设使不知。筋脉肤浅。宁容难了 三反责
必不内知。云何知外 五藏同居。最为亲眤。万象离异。诚谓疏遥。若使不了身中。岂合能观外物 二结破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境风外动。妄想内熏。识浪潜生为自心相。空华幻化。起灭无从。不了本如遂成久执。及推所在妄谓身中。反覆穷研理无所据。故佛结指令悟其非 二破在外二。一立二。一正立
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 身中无救。身外必然。不遇尊言莫悟斯旨。故稽首于佛。谢非立是也。以头至地稽留少时。故名稽首 二释成二。一引喻领悟前非
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 引喻例法。伏受前非也 二蹑喻成立今义
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 室外之烛不及内明。身外之心何能反照。此计心有离身之过。故下破之
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身外之理。法喻正齐。以此观之。合无疑暗。佛说了义可得同乎 二破二。一正破二。一引例立理二。一一多同饱问
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只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 前云赴请。此云乞食者。乞食乃是常仪。泛举为喻。又前虽赴请。未必僧尽。余人乞食。故举此也。宿预也 二自他殊体答
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 前问一食众饱。今答躯命不同。反前问也。意显心若离身即同他食。他食既非我饱。心知何关我身。身心相外。自他可例 二据理推破二。一以理定其相外
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 牒也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