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徐乐此刻与徐世勣对面而坐,多半会苦笑着说一句,蛮勇?
若是没有蛮勇,我们都走不到你面前,就已经被人斩尽杀绝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徐世勣又怎会明白我的难处?
徐乐何尝不知,自己此刻带兵突击邙山,并不是一个高明的决策。
但是除此之外,自己还有什么办法?
如果真的按照李建成指挥,扼守潼关逡巡不进,也不过是钝刀子割肉罢了。
自己能够生存到现在且一路发展壮大,靠的就是能折腾。
如果真的听人摆布,主将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刘武周麾下的时候多半就被吞并了。
这就不是个正常的年头,当然不能用正常的方法安身立命。
杀其主将并其部众,在乱世中是最常见的操作。
想要不成为牺牲品,就得时刻展现锋芒。
让人知道你不是块豆腐而是石头,谁吃你都得被震碎满口牙齿,那样才能真的活下去。
这种折腾也是要有本钱的,否则肯定也是死的不能再死。
所谓的本钱,当然就是战功和战绩。
正因为兵发邙山是险中又险的决定,徐乐才决定采取这个办法。
毕竟这个办法最容易打出名堂,也更容易名动天下。
不管文武,一个大臣的价值往往是由敌国来决定的。
如果天下诸侯都知道徐乐和玄甲骑威名,主动向自己示好。
哪怕自己在李家无法无天,李渊都会上赶着示好,绝不会有半句恶言。
再说徐乐想的也很清楚,自己确实要摆出救王世充的样子,也确实要下力气救,但也不能为王世充拼光本钱。
这件事的难处在于,王、李两家虽然联军但是彼此不信任,消息也不通。
所以徐乐其实到现在,对于战场的信息掌握非常有限。
他只知道王世充大军在邙山列阵与李密对峙,但是究竟打成什么德行自己心里也没数。
如果自己到了战场的时候,王世充已经被消灭,那么自己也不会傻乎乎的拿部下的命去救火填坑。
到时候引兵撤退,直接夺了洛阳岂不爽利?
徐家人不但能攻同样善守,依托洛阳城防和部下军将,徐乐有把握把瓦岗军拖在城下一年半载,到时候一样可以打出名号。
骑兵之利在于速度,发挥铁骑往来驰骋如风的特性,把战场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这才是名将的手段。
认为自己冲过来就是要拼命,退却就是要逃跑的,也未免太小看人了!徐乐的视线透过面覆,看向对面冲杀而来的骑兵,不由露出了一丝冷笑。
李密和他的部下,多半把自己当成了有勇无谋之辈了,以为可以以逸待劳,做梦去吧!我又不是王世充的部将,凭什么不顾死活救他?
你们想要捡便宜,我就让你们看看,自己捡到的是怎样的对手!来的路上玄甲骑始终控制着速度,也就是在马力和时间之间取了一个平衡。
马不可能不受影响,但是会让影响降到最低。
而且大军行进途中沿途也注意换马,而不是让一匹马从头跑到尾。
这样的行动速度当然会受影响,而且换马这个动作也容易遭到攻击,不过那又怎样呢?
反正王世充不是我的将主,我也没有拯救他的义务,去救了就是人情,至于能不能救得成还得看他自己的命。
至于说伏击也得看你瓦岗军有没有那个胆量不是?
方才那一战不是白打的,自己之所以打那么一通,除了打通道路外,更是要把名声传出去,让瓦岗对自己产生畏惧。
吃了这么个闷亏后,对方肯定想着该如何慎重对待,不能随意浪战。
当对方那么谨慎的时候,必然收缩兵力,又哪腾得出手找自己麻烦?
此刻这些瓦岗军,多半自以为得计,遇到的是人困马乏的玄甲骑吧?
要是他们知道,自己全军不久前刚刚换马,正是马力最佳的时候,又该如何想?
至于人么都走到今天了,熬不过苦战的都死了,剩下的又怎会应付不住这个场面!马槊前指铁骑奔腾,玄甲骑的铁骑方阵朝着对面骑兵拍过去。
徐乐已经看出,对面的骑兵和之前对手不同。
他们身上的兵装以及摆列阵法并非绿林风范,相反倒是像极了正规军。
和自己之前的对手相比,这支甲骑单纯从武器以及阵型方面,可能还略胜一筹。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