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一行人在彩石河边的旱地边空地上,指指点点,猜测杨锡要干嘛。
有些商行之人与记者还有杜祖安、曹植等新晋名流互相打着照面。
九点半,主持人杨迪大声呼喝道:“请杨会长启锄!”
此时众人将目光全望向杨锡,杨锡便亲自提了锄头,先把最边缘的两条红薯藤扒开,一锄头朝根部挖了下去。
抛了七八锄头,几个拳头大小的带土红薯便出现在旱地里。
红薯出来,早有人将木杆称拿过来,此时主持人杨迪又大声道:“请杨会长过秤!”
就见杨锡将几个红薯亲手在河边洗了土,放在木杆称上开始称量。
杨锡满脸喜意的大呼道:“第一棵红薯出产红薯四个,重量一点五公斤!”
早有记录员记录这这一切流程,那些记者们,也都拿出本子开始记录着什么。
主持人杨迪又呼道:“请杨会长试吃红薯!”
杨锡喜滋滋的直接抓起一个红薯,连皮带肉,便开始啃食起来。一口红薯嚼着,满口生精。
好多年没有吃这味道了,杨锡简直快热泪盈眶。
杨锡吃着,让后回头看看那边即将成熟的土豆田,顿时闻到了油炸土豆片的味道。
待杨锡吃完半个红薯,主持人杨迪又呼道:“开挖红薯!计算产量!”
这声刚落,便有早准备好的五十余人开始在红薯地里作业,又专门有人做着清洗工作。
杨锡趁着这段时间,将上来的红薯让人取了三十余个,切成红薯片,分发至现场诸人手中。
于是各种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杨锡也不跟他们交流,记者也知道此时的杨锡忙着,提问时间自会在后面安排。
上百人操作,秦青亲自指挥着,不多时,一亩地便被挖空,产量数据也计算出来,就有负责数据监督的报界代表们将数据送了过来。
主持人杨迪拿着数据,准备开始宣读,但众人看时,却见其手有些发抖,口中喃喃的道:“该不会写错了吧!”
杨锡道:“照着念,没错!”
杨迪遂清了清喉咙道:“亩-亩产,亩产-”
众人连耳朵都伸直了,杨迪竟然激动得讲不出来。
“亩产四百九十六公斤,合-合-合十六石!”
“哗!”
全场轰动,许多人长啸出声。
“不可能,怎么可能,亩产十六石粮,是否数据错误?”蔡邕满脸通红,这么大年纪的人了,竟然颤颤巍巍的拔腿便去称量处。
陆康等人也紧跟着,早有护卫人员上来扶住两位老者。
写《辰河志》的那位黄三老,此时也在,三位老者被一同扶至堆了红薯的称量处。
定睛看时,只见堆了十六堆数量差不多的红薯,仿佛表皮都泛着黄光。
这红薯却是表皮微黄色,里面有丝丝红色,并不是红皮品种。
三位老者亲自选一堆红薯称了,果然一堆便是三十一公斤,合一石。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