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840章 徐修能正在崛起

2021-09-01 作者: 刹时红瘦

十一娘未至太原时便明白,要想顺利推行新政,关键便看能否得到世族支持,尤其是太原四姓,若能得到他们的协助,可谓事半功倍,但她固然知道打动孟、柳、甄、祝四族必须是政治利益,总不能一上来便开诚布公信誓旦旦——那也得让人家相信你那些空口承诺不是?

所以她并没急着笼络四姓,只除了对甄夫人的示诚给予些微回应之外。

她第一件做的事,其实是安抚百姓,先奠定晋王府的民意基础,不让毛维党有机会煽动百姓暴乱。

别看韦太后及其党羽并不真正在意民心,一旦太原动乱,民众抵制征兵令以及新政,毛维党立即便会将责任推给新政系,太后为了不担当“暴戾不仁”之罪名,必定会厉惩新政系平息动乱——世上之事,往往就是这样玄奇,有史以来,鲜少有平民谋逆能够霸取江山,但只要发生民乱,不管最终有没有被镇压,执政者几乎都会被史家质疑:定是为君者不仁,倒行逆施,方会引发民乱,是君逼民反。而鲜少有史家批评民众谋逆,倒是贵族造反失败,往往会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非君主之过。

正是因为史笔对平民的宽容,那些在意名誉史评的执政者,就算不是真正仁德爱民,行事往往也会有所收敛,当恶果造成,立即便会用“贪奸”正法,将黑锅扣在他人头上,以为自己便能逃脱史笔的谴责。

十一娘像是会背黑锅的人?

她如果不能首先安定民心,那么便根本没有实力与毛维一战了。

所以她的第一步,是让陆离借着清察不法打击豪霸之事,率先竖立新政系公正无私的形象,第一个撞上枪口的人就是于墉,当然他也仅仅是个倒霉的替死鬼而已。

民心得到安定,至少能让太原四姓清楚新政系的能力,不需要十一娘主动笼络,他们便会暗中衡量,至少确定新政系可以与毛维党一战,不急着向毛维投诚。

而毛维的种种阴谋,均被晋王妃一一粉碎,这无疑让四姓更加确定,投诚晋王妃,的确能够让他们获得莫大利益,在这样的利益面前,钱财损失不值一提。

晋王妃于是得到了四姓之三的鼎力支持,就连太原祝,虽然没有公然示诚,但也主动与毛维划清界限,这样一来,世族这个群体便不会抵抗新政了。

接下来是一部分可以争取的豪族,王妃也让他们看到了能够弥补赋税损失的利益,当大多数人都接受了新法,少部分人就不足为虑了。

其实简而总之,关键就是二字——利益!

那么为什么太原府的经验没有可复制性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十一娘这个新政系的首脑人物,并无可能担当全面变法的官职,除非韦太后情愿废了当今天子,让贺烨登上帝位,十一娘方才可能以皇后之名,号令天下臣民听服。

不说这个前提简直就是天方夜潭,就算韦太后吃错了药,让晋王妃成为大周皇后,十一娘也并不可能满足天下豪贵的欲望,除非用武力逼令臣服,然而眼下,外患未除,内忧繁多,即便座上天子换成贺烨,十一娘将韦太后取而代之,也没有这么大的能量威慑群臣,使天下豪贵心甘情愿让利。

全面变法,损失的可不是一府几州世族私利,就算朝廷许以天下世族“政治利益”,世族们也不傻,试问有限的官职,怎能满足普天之下世族子弟?这就好比有一个大饼,平分给成千上万的人,安能让人餍足?

不似太原世族,至少有晋王妃助益,相比其余州府世族,能够获得更多的优势,也就是说,这个“大饼”只能满足部分世族,而不能引起所有世族垂涎三尺。

见孟九嫂恍然彻悟,却似乎懊恼沮丧,甚至还带着些羞愧的神情,十一娘长叹一声:“太后纵然知道新法对百姓有利,然而朝堂之上,对新法心怀抵触之官员的确不少,更莫说广大豪贵,全面变法太过艰难了,不能操之过急,可财政之困却是迫在眉睫,万万不能靠变法立即缓解。”

“可广设官窑确为弊政,难道真要视若无睹,眼看着民不聊生、祸乱四起?”孟九嫂也是一声长叹。

“九嫂笃言设窑令为弊政,我且一问,太原府同样实行此令,可有造成民怨沸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