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四人正吃饭的时候,老爷子房福康背着手溜达着过来了,这会儿已经下午三点多,老爷子显然早就吃罢饭了,照旧搬了个椅子在屋里坐着,过了会儿才问:“我听说你们准备开店,卖什么啊?”
从容道:“卖鞋。”
老爷子点点头,过了会儿再问:“从哪儿进货?”
“温州那边,已经联系好了。”
老爷子又点点头,过了会儿又问:“那家里怎么办?”
房禄勇肯定什么话都跟老爷子说过了,不过老人家就喜欢这样“明知故问”。
从容晕车还没缓过来,觉得老人自家把他另外几个子女家的钱浪费了,特意来劝告阻止或者敲打的,耐着性子又回答了几句,老爷子仍问个不停,有点不耐烦了。
老爷子自然察觉到了,不过仍然接着又问:“长明和嫣然上学咋办?”
“他们转都转学去镇里上学,已经联系好了。”
“找谁联系的?靠谱吗?”
房长安接口道:“我找我们老师帮的忙,已经说好了。”
老爷子又点点头,又问:“那你们家里的地怎么办?”
从容意识到这才是老人的真正目的,道:“我又不是每天都开店,家里种地不耽搁,真忙不过来,我就找人帮忙。”
老爷子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从怀里面取出一沓旧报纸包裹着的事物,慢吞吞地打开,说道:“我每个月退休的工资都花了,也没存下来多少,这里是两千,你们先用着。”
从容看了一眼,没说话。
老爷子把钱连同着报纸都递过来,对坐在最外面的房长明道:“长明你接过去。”
房长明看了一眼妈妈,转头把钱接过来,放在妈妈手边桌上。
从容仍然没说话。
“不管怎么说,搬去镇上是好事情,钱还不够的话再想法子就是了。”
老爷子说完,站了起来,又背着手慢吞吞走入院中,走出了院门。
从容吃完了东西,没急着收拾碗筷,盯着那两千块钱看着不说话,房长安笑道:“爷爷都给了,您收下就是了。”
从容低声道:“你爷爷是为了地来的。”
房长安道:“您没松口,他不是也把钱给了吗?”
从容瞥了眼已经跑到里屋看电视的两个小的,隔着墙自然看不见,叹了口气没有再说话,起身收拾碗筷。
钱自然还是收了下来。
从容虽然性情宽厚忍让,但五个子女就自家长期不受待见,时间久了,自然是有怨气的,并且随着时间积累,只会越来越深。
老爷子倒还好,虽然暗里偏帮不少,但明里还是比较顾全大局的,从容更不满的是婆婆。
因为午饭吃的晚,从容等太阳下山又去了地里,回来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午饭吃得完,都不饿,不过该做饭还是要做。
房长安帮着烧火做饭的时候,奶奶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厨房外面,从容看见招呼了一声,老人“嗯”了一声,过了会儿才问:“你们都要搬走吗?”
“不搬走能怎么办,也没人照顾。”
从容故意表达不满,老人也不在意,又问:“得花多少钱?你们借了多少?”过了会儿,又叮嘱道:“挣钱可不容易,别都浪费了!”
没等回答,又重重叹了口气:“好好的日子不过,干嘛又要跑镇上去?生意是那么好做的?这一下子要亏多少钱……”
从容起先不说话,后来听着生气,干脆道:“那两千块钱都在礼物桌上呢,您要不都拿回去吧。”
老人虽然对待几家子女有偏,但平心而论,在这件事情倒真不是完全的轻重之分,也有思想上的局限,认为二儿子一家都不过日子,现在又整了这么一出,大概率会把几个子女的钱都浪费出去,一辈子节俭,天黑都舍不得用点灯的老人哪里能看得过去。
而至于什么是干正事,什么是不安生过日子,什么是整幺蛾子,这种主观问题带一些有色眼镜是难免的。
不过把钱再拿回去这种事情自然也是做不出来的,老人说教一通,也就回去了。
房长安劝道:“奶奶年纪大了,想法肯定跟我们不一样,您犯不着生气。”
从容道:“如果换了……算了,不跟她计较这个,越是看不惯,我们越是要过好才行。”
奶奶刚走,房长峰又过来溜达着问起这件事情,显然是早听房禄勇说的,只知道要开店,并不知道要买房子。
吃完饭,房长峰的媳妇柳喜琴又来了,还没走,婶婶王玉秀也来了,接着是房禄生的媳妇陈巧巧也来了,然后又来了前院另一个大娘。
连房殿秋找房长安出去玩,也都问起了他家是不是要搬到镇上的事情,似乎半个村子,至少是他们房姓的族人都已经得知了这件事情。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