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六百四十八章 好钢用在刀刃上

2022-12-10 作者: 米糕羊

下午,宇文温在书房和儿子们聊铁路工程,太子宇文维城亦在,他给父亲和弟弟们展示了一个铁路桥梁模型,其结构之精妙,让人看了佩服不已。

这是一座位于太行山井陉线上的铁路桥,横跨一处山涧,为新式的铁架结构桥梁,从侧面看去,宛若一个“灭”字。

“灭”字下面的“人”字,是两个搭在一起的棱形结构铁架,“脚部”各自插在两道山壁上,“头部”搭在一起,而顶上那个“一”字就是铁路桥的桥面。

又有倒八字的两点是辅助支架,一头搭在棱形铁架“半腰”,一头撑着桥面。

一座桥横跨山涧,使得铁路可以直来直去不需要绕路,节省了不少里程,也降低了工程量、缩短工期。

因为“灭”字不好听,所以这种结构的桥梁被称为“人”字桥,宇文维城介绍,这种结构的桥最先用于栈道,出现于岭南的浈阳峡栈道上。

后来经过多年发展,这种结构的桥梁其建筑技术渐渐成熟,于是运用在越来越多的地方。

正是因为有了扎实的技术基础,所以此次修建的井陉铁路,才放心大胆的用上“人”字桥。

穿梭于太行山脉的铁路,靠着一座座人字桥截弯取直,跨过山涧、山谷。

宇文维城又介绍说刚开工修建的入蜀铁路,也会借助“人”字桥跨越山涧等障碍。

宇文维礼听到这里,饶有兴趣的问:“兄长,那么益州入南中的铁路何时修?南中入交州的铁路呢?”

“啊呀,那至少得过得十来年才会考虑了。”宇文维城有些遗憾的说,见弟弟们愕然,他看看父亲,见父亲点点头,便向弟弟解释:

“朝廷财力有限,只能靠官督商办的铁路公司自筹资金修铁路,但是修铁路光有钱、有人还不行,铁产量要够。”

“蜀地虽有铁冶,但产量相比修建铁路需要的量相比还是太少了,如今当务之急,是把连接成都和洛邑的铁路修好,虽然现在已经开始修,但是乐观估计修完都要三年。”

“通车后,还不能从成都往南修入南中的铁路,要在成都-洛邑铁路半道上,修连接梁州汉中的铁路。”

“铁路修到汉中后,要沿着汉水一路往东去,过金州安康,直到下游的襄州襄阳,当然,襄阳这边今年就会根据线路规划,修铁路往汉中而来,所以这条铁路名为襄梁铁路。”

说到这里,宇文维城见宇文维民举手,便让对方提问。

宇文维民的问题是为何先修襄阳入汉中的铁路,而不是先修襄阳经樊城、穰城走武关道入关中的铁路。

他看了兄长方才发的资料,得知汉中到襄阳的铁路,预计里程超过一千二百里,而从襄阳(樊城)到长安的官道,里程也是千余里,在此基础上修的铁路,长度应该差不多。

“道理很简单,好刚要用到刀刃上,既然铁路急切间只能选重要的线路来修,那么,就得从全局考虑。”

宇文维城如是说,让弟弟们仔细看舆图,看看汉中的位置,让弟弟们想想,对于蜀地和关中来说,汉中的作用是什么。

宇文维礼和宇文维民听父亲讲过课,明白汉中的重要性:关中是蜀地的门户。

一旦有人据蜀地自立,其首要目标就是控制汉中,关上入蜀的“正门”,再挡住长江峡口这个“侧门”,此人就可以关起门来偏安一隅。

那么,对于朝廷来说,为了掣肘、监视蜀地,将汉中地区牢牢控制住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汉中必须通铁路。

若蜀地有变,朝廷可以从关中派兵经汉中所在的梁州入蜀。

或者,让荆襄兵沿着汉水逆流而上抵达汉中,然后入蜀。

但是,汉水中、上游地区难以走大船,荆襄兵入蜀就得走陆路,若有了铁路,那就省事许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