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0139 进入角色
冬季的莫斯科干了干冷的,幸运的是,昨天下了一场雪,雪下的很大,三寸厚的积雪将整个城市都覆盖了,到处一片银白,宛如进入了童话世界。
克里姆林宫的总统楼,在帝俄时期名为枢密院大厦,这是一栋三层建筑,黄色的外墙将它装点的庄严肃穆。列宁在世的时候,选择了这栋楼三层的一个小房间作为办公室,而斯大林同志上台之后,将自己的办公室从三楼转到了二楼,名为1号办公室。
而就任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一职的鲍里斯,现在在这栋楼的一层也拥有了一个办公室,他每天有将近8个小时需要在这里办公室,随时等候斯大林同志的召唤,剩余时间,才会回到位于基洛夫街的总参谋部。
这年月,后世位于阿尔巴特大街的总参谋部大楼还没有建,在莫斯科战役爆发之前,总参谋部是在白俄罗斯地铁站附近,后来,莫斯科战役打响,德军展开对莫斯科的轰炸,因为总参谋部旧址所在地交通不便,所以就转移到了基洛夫大街临近基洛夫地铁站的一处普通大楼内,一直到现在。
鲍里斯是在就任作战部部长职务之后,才知道现在的总参谋部大楼下面,有一条直通克里姆林宫的秘密地铁线路,一列由四节车厢组成的地铁,承担着这条秘密线路的运输任务,而类似的地铁线在克里姆林宫地下一共有四条,国家安全委员会第9局的警卫们,负责这些地铁线路的安全保卫工作。
鲍里斯出任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职务,这个提议在最初的时候,还是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就连抱病在身的沙波什尼科夫同志,都认为鲍里斯没有在总参谋部任职的经历,很可能无法胜任这个重要的职务。而在斯大林询问朱可夫意见的时候,这位将军给出的意见,是鲍里斯能够胜任一个集团军,甚至是一个方面军的指挥员职务,但作战部部长这个职务,他可能做不好。而最近一段时间,很受斯大林看重的罗科索夫斯基也专门给斯大林打了电话,他认为鲍里斯更应该留在前线指挥作战,而不是调到后方去制定作战计划。可以这么说,整个最高统帅部,包括国防人民委员会以及军方系统内,认可鲍里斯出任这一职务的人,也就只有一个赫鲁晓夫,再没有别人了。
不过,真正的决定权毕竟是掌握在斯大林同志的手里,没有人能够揣摩出他的想法,这位有着钢铁意志的领袖,在最后一课,否决了由贝利亚亲自推荐,并得到诸多军方将领认可的什捷缅科,硬生生的将鲍里斯放到了这个岗位上。
就这一点,鲍里斯曾经在侧面向赫鲁晓夫询问过看法,赫鲁晓夫当时只是微笑,却没有给他任何答案,事后,鲍里斯经过自己的思考,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贝利亚作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头头,本身权力已经很大了,所以,斯大林不希望他再把手伸到军队中去。
作战部部长的人选问题,不仅要看候选者的能力足够与否,斯大林肯定还要考虑更多地平衡因素,这是一种政治上的考量,是权术,是一种隐蔽的斗争。
从正式接到通知返回莫斯科办理调任手续,再到今天,整整半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鲍里斯只去过一次克里姆林宫,却还没有见到过斯大林,他的主要任务是熟悉这份全新的工作,同时,等候着斯大林同志的召唤。
鲍里斯很刻苦,很努力,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4个小时以上,但即便如此,他仍旧感觉时间不够用,主要是需要他记录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就现阶段而言,鲍里斯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苏军几个主要作战方向上都有哪些部队,从方面军到集团军,再到军、师这一阶层,每个部队的番号、所处位置、担负的任务、防守的区域、主要指挥员的情况、装备配备等等等等。他需要对这些熟悉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一提到斯摩陵斯克,他就必须知道在这个地方,有哪些部队正在战斗,有哪些部队正在开赴那里,这些部队指挥员是什么人,履历如何,部队是否满编,具体多少人,有多少火炮,多少坦克等等等。
同时,他还要与装备部打交道,他必须知道哪里哪里有多少军工厂,这些军工厂的产量如何,他们生产的装备走哪条铁路运输,运载力的情况等等等等。
这些庞杂甚至堪称浩繁的信息,鲍里斯必须熟记于胸,最要命的是,战场动态随时都在变更,同一支部队,今天可能在这,明天就到了另一个地方,其指挥员也会更换,兵力会减员,装备会损毁或增补,这就意味着他掌握的信息必须时时更新才行。
这段时间,鲍里斯可以说是一直处在焦头烂额的境况下,以至于回到莫斯科这么久,他都没顾得上去见见格尔廖莎。
总参谋部的大楼始建于1864年,是栋有点老旧的建筑,只不过在前段时间,内部做了些整修,看着还比较新。
走廊的木质地板很有质感,军靴踩在上面,会在走廊里产生咚咚的回响,鲍里斯喜欢这个声音,有些奇怪,不知道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刚刚结束了与作战部几个方向作战处处长的碰头会,鲍里斯走出会议室的时候,脚步有些急促,通讯处已经将前线最新的战报送上来了,他必须尽快将那些东西消化掉。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