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州大都督、成德军节度使、镇冀深赵观察处置等使,这是虚的,且不说是不是虚衔,安史之乱后,河北三镇就是独立的藩镇势力,赏这官职有点那种自我安慰的精神。
真正有用的是开府仪同三司,唐代散官的最高官阶,从一品。开府,指以自己的名义自置幕府与幕僚部属。开到什么级别,用什么级别的仪仗,明确了同三司一样的待遇。
三司,就是三公三师。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是为三公。
这表示庆王李沂可出阁开府了!不用生活在皇宫内院或呆在十六王宅里。从此可以树立旗帜,来处理自己所理军政事务,开府建牙可以自由任免下属官员,甚至有权利制定实行部分法律政策。
古代官僚根据级别不同,设置的府第形制、规模也不一样,即使有钱,也不能盖更大的府第,否则就是违制,而违制是谋反的前兆,这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同样出门的仪式也有严格的制度,鸣锣开道,旗、牌、伞、扇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所以,开府仪同三司尽管不是具体的职务,但不仅仅是个荣誉,也是社会地位的肯定。
在唐代,官多而职位少,因此许多裁撤的官员给予散官,也是一种变相的储备人才。唐代以散官定官员班位,而以职事官定其职守。
散官,又被称为散位、本品或本阶,文武百官都拥有散位、本品,是随人走的,不论干什么都是不变的。职事官随个人的才能录用,迁徙不定;本品则依对官吏劳绩的考核而稳步上升。
在入仕之初,官员首先获得的是本品;在任满解职的时候,这本品依然维系着官员个人的身份地位;在授予职事官时,本品的高低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比如散官似军衔,决定的是级别和待遇问题;职事官则似军职,决定的是权力和义务的问题。
这让李沂很兴奋,不说做不做太子,最起码不用呆在皇宫坐以待毙,出去有府第了,总能想到办法,毕竟活下去才是第一条。
也是这一年,太皇太后郭氏崩于兴庆宫。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这位郭太皇太后可是唐宪宗的嫡妻郭贵妃,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前前后后经历了八个皇帝,五次位居皇太后或太皇太后之尊。
她是唐德宗的外甥女,唐顺宗的表妹兼儿媳妇,唐宪宗的表姑兼结发妻子,她是唐穆宗的母亲,后来又历经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四朝,地位相当尊贵之极。
光叔对于生母郑太后孝养至诚,亲奉在宫内。此时宫中除了郑太后以外,还有两位太后。一位是文宗生母积庆太后萧氏,另一位是当年郑太后曾经服侍过的郭贵妃,郭氏在其子穆宗登基后成为太后,孙子敬宗登基后又成为太皇太后。
郭氏自被穆宗尊为太后起,一直以来都是唐朝皇室的母仪代表,不论郭氏与每位皇帝之间亲疏与否,郭氏一直都受到每位皇帝的尊敬与孝养,即使敬宗、文宗各自尊生母为太后,对于郭氏的孝养依然如旧。
但是光叔登基后,因生母郑太后曾为郭太皇太后当年的侍女,主仆关系并不好,两人之间素有旧怨,连带着光叔也对郭太皇太后有所疏远,因此相较于先前诸帝,光叔对郭太皇太后的孝养较为疏薄,引起郭太皇太后的不悦。
因对光叔的礼薄不满,故郁郁不乐,郭氏与几名侍从登临勤政楼,准备跳楼自尽,左右侍从赶紧拦住。但这件事还是在宫内传开,多数人认为是光叔不孝所至。光叔听闻郭太皇太后跳楼一事后,非常愤怒。当晚,郭太皇太后在兴庆宫突然暴崩身亡。
朝野上下一致认为,郭太皇太后是被光叔派人毒死的。因为,下毒是唐代消灭仇敌的惯用手法,因此,谁又能否认,郭太皇太后之死与光叔毫无关系呢?当然,这是私下聊聊。
李沂以前只在电视剧里看到过后妃争宠,他现在可是亲眼目睹了宫闱斗争,不得不让人感慨!
史书后妃传中列有大唐皇后二十六人、妃嫔十人,还有见于史书的女子约六十人。传中的三十六个后妃,有十五个结局凄惨。九个死于政敌毒手,两个死于争宠,两个失踪,一个自杀,一个获罪而死。
宫闱斗争占了半数,后妃们这一生,何其可笑,何其可悲,又何其可叹!
后宫佳丽三千,有得意的,自然就有失意的,妒嫉、孤独、忧愁、烦恼,命运莫测,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坐在高座上的后妃们被这种种情绪所围扰,为了安享天年,叫她们如何不争不斗?
妃嫔互相之间勾心斗角,却又持着底线不伤人,争风吃醋,谋取皇帝的宠爱。
例如武则天。那纯粹是血淋淋的屠杀,当然这种情况往往是皇帝已经死了,或是皇帝太懦弱受制于后妃,或是后妃太得宠,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最怕的就是有计谋的争斗,甚至是政治斗争的延伸,这样的方式有很多,口蜜腹剑、勾结外臣、利用巫术、借刀杀人、冤狱陷害。多数时候,宫闱斗争不仅仅是女人之间争个宠那么简单,而是政治上的一种斗争。
参与进来的人何止嫔妃本人?宦官、外臣、长公主、皇帝奶妈都有可能是宫斗的主角。这完全已经不是后妃间的相斗了,而是后妃与第三方势力在争斗。
后宫风云着实令人无比唏嘘!</div>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