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14章 良心价(1)

2021-09-01 作者: 愤怒的孤独

商人?赵立铭还没想明白为什么一个军人还这样自称,眼睛就被校场上陈列的武器吸引了过去,崭新的毛瑟98K,二十响自来得(驳壳枪或盒子炮),木柄手榴弹,花机关(MP18),捷克造(ZB26轻机枪),民二四式重机枪,六零迫,还有一个是八二的,接着往后居然还有战防炮(PAK37战防炮)和山炮(博福斯M1930,75mm山炮)!

“你这……”这下也没人关注文辉失礼的问题了,眼前这些东西可不是那么好弄的,说白了就是要钱。枪械倒还好,能自产有渠道还能买,但是炮就不一样了,从民国建立以来军队里的火炮就没够用过。

远了不说,1931年也就是中原大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对现有的军队武器和兵工制造厂进行了盘点,结果是极为恐怖的!别的不谈,光是火炮数量上,就令人瞠目结舌。当时全中国包括军阀手中的火炮总数量,一共是500多门。但型号极为庞杂,仅仅张作霖的麾下就有日式,德式,瑞典式各种型号火炮十种以上,全国火炮型号保守估计也有40种,分别属于七八个国家。

而当时中国的火炮生产能力是极为有限的!国民政府控制区中,仅有汉阳和上海兵工厂具有中大口径火炮的生产能力,但年总产量仅为90多门,而且都是非常落后的火炮。

上海兵工厂生产的沪造克虏伯75毫米山炮和汉阳兵工厂的仿日制41式75毫米山炮,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的产物。在这个火炮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这些火炮都已经大大落后于世界。

德国人早在一次大战期间,已经淘汰了老式的沪造克虏伯75毫米山炮的原型号,而日本人也在1934年研发了更先进的日制94式75毫米山炮,来取代日制41式75毫米山炮。

现在正在组建的德械师使用的火炮都是外购的,那点数量就是杯水车薪。

而迫击炮,在1923年根据英国斯托克斯式迫击炮,中国仿制出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迫击炮——“沪式”82毫米迫击炮。一战后的1931(民国二十年)年,南京金陵兵工厂正式生产出了仿研的中国造82毫米迫击炮,时称“二十年式”迫击炮。这是依照法国勃兰特式81毫米迫击炮的性能,对“沪式”82迫击炮的改型。1932年,南京正式成立了迫击炮厂,主产82毫米迫击炮,1935年产量180门(注意是年产量,38年710门,到47年才达到年产2000门的能力)。

可以说现在只要是和炮沾上边的都算是高价值物品,虽说想以外购解决重火力稀缺的问题,可是国内这么大的军队基数加上糟糕的工业基础,蒋公连自己的嫡系部队都顾不过来,剩下的部队的装备情况可想而知。

“诸位,去试试怎么样?别告诉我你们不会玩。”文辉笑呵呵的开玩笑。

不过没人动,领头的赵立铭笑问:“您这也是自产的?”文辉这边往外流的军火之所以便宜就是打着自产旗号,可是眼前的这些东西怎么看也不像是自产的,说难听点这时候全国找不出一家生产范围涵盖子弹到火炮的兵工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