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204章 虚实

2021-09-01 作者: 西永

当日吴郡五千士兵,追赶两千多名穿着孙军士兵服装的百姓,出了枫桥县,直向北奔。而北方,两万七千兰军士兵则在静静地等候。此时,他们的队形不再是太史慈在前,于禁在后了。太史慈的部队自神亭岭东面的白塘村开始向东展开十数里,然后就紧接着于禁的部队,一直绵延到方塔一带,也就是现在的常熟市附近。

两万七千士兵又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甲丙两队,这是尖刀性质的铁血之师;二是一万五千名老兵,三是一万名新兵。所谓老兵和新兵,也仅仅是相对而言。新兵,其实也是老兵,只是加入田兰麾下的时候较短而已。所有的士兵都已经完成了基本的训练。想要进一步提高战斗力,就必须辅以实战。因而,太史慈和于禁将那一万名新兵置于南面,将一万五老兵置于北面。这样的做法,是想让新兵尽快地成为老兵。当然,甲、两两队依然在南面。这两队士兵被安置在南面,是为了防止意外的。如果没有意外,这两队士兵基本上不会参战。

两千身穿士兵服装的百姓突前,五千吴郡士兵追赶,动静不可谓不大。本来太史慈、于禁就派了侦骑,不停地巡视南面地界,并没有麻痹大意。如果还不知道,那就不合情理了。

知道了,又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呢?有人或许会说,虽然准确地判断敌情,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话是不错的。但眼前的敌情需要判断吗?

五千追赶的士兵是什么身份,不需要多想了吧?孙策的士兵只有三千,地球人都知道。孙策哪儿变得出五千人来呢?因此,这就是吴郡士兵追赶孙策的士兵。而太史慈、于禁也不是郭图,二人仅仅是武将,只能进行一般意义上的判断。

……

田兰的命令是,军队缓缓跟进。如果孙策离开枫桥去攻吴郡,就占领枫桥。如果接下来孙策又离开吴郡去攻会稽,就占领吴郡。说得倒是很具体的。但其主要精神,却是逼孙策,而不是战孙策,更不用说战吴郡或者战会稽了。

而太史慈、于禁这边期望的又是什么呢?对于太史慈来说,很简单,就是战。战孙策也好,战吴郡或者战会稽也好,能战就行。但田兰的命令里面却偏偏没有。

于禁则要稍稍复杂一点。于禁不是那么好战的人。于禁有两“善”,一是守,二是练兵。其中的练兵,又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于禁从士兵训练的角度出发,认为应该把士兵投入到战场上去了。不是不继续训练,而是见血之后,才更有利于继续训练。没有见过血的士兵,再怎么练,都不可能很出色的。因而,于禁的出发点与太史慈有些差异,但期望的目的却是一样的,那就是战。

田兰有令不战。对于这样的命令,二人只能忠诚地执行。但是,二人在执行的过程中,总会因为自己的期望而略有偏差。具体的偏差就是,二人的驻地,过分逼近枫桥县。此时,距离枫桥县就只有三十里。

过分逼近枫桥县的意思,不言而喻,就是挑衅。太史慈、于禁期望孙策发现自己,期望孙策派兵过来打。尽管田兰下令不战,但合理的还击,却是一直都允许的。

可惜,天不遂人愿。孙策自始至终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吴郡的上面,压根就没有侦察过北方。

郁闷,这两个常常出现在网络上面的字,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太史慈和于禁的心情。二人郁闷之极,却又无可奈何。相距三十里,已经是极限了。再近,就没办法在田兰面前解释了。于是,二人就只有继续郁闷下去。

今日,就在这种郁闷的等待之中,他们发现了吴郡五千士兵追赶着两千孙军过来了。

……

太史慈和于禁都喜出望外。当即派出了甲、丙两队。甲、丙两队是一边一队。太史慈这边是甲队,于禁那边是丙队。派出甲丙两队,可不是出战的。而是让甲丙两队士兵绕道,从侧面迂回到来人的后方,把来人的退路切断。当然,如果过来的这九千人硬是要往南面撤退,甲丙两队士兵还是可以出手的。

派出甲丙两队之后,太史慈、于禁不约而同地在营前展开了来自建业的新兵。这些建业新兵展开之后,也跟着甲丙两队走过的道路,抄向了来敌的侧面。最后,太史慈、于禁营前就是原来的老兵了。

巨大的包围圈很快就构建完毕。战斗将由东西两侧的建业新兵主攻。北面的老兵基本不出战。南面的甲丙两队只负责断其退路。

……

话说身穿孙军士兵服装的那两千多名老百姓怎么就没有投降?还怕没有!正常的人是怎样的反应他们就是怎样的反应。一上来,就是跑。早在救火的时候,吴郡士兵还远远的,就有人呼喊着逃跑了。

当然,前面几个喊着逃跑的人并不是百姓,而是看管这些百姓的孙军士兵。老百姓也有老百姓的事情,要老百姓做事,一是花钱聘请,一是以武力相威胁。孙策选择了后者。这个时候,孙策的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而又因为时间紧迫,需要动用的百姓人数又多。请两千多百姓做事情的钱,孙策倒是有;但赔偿烧掉的近百间民房的钱,孙策是无论如何都拿不出来的。因此,孙策就干脆全部动粗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