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七百一十二章:内斗不可取

2021-09-01 作者: 飘依雨

乌蛮、白蛮族长各自哼了一声,扭过头去,似乎贴错门神一样。卢胖子心道:“我就不明白了,这土蛮内斗,不是挺好的么,怎么皇上非得横差一手?”原来在这时,朝廷最怕的就是造反,如果陷入内斗,则肯定反不起来,说不定朝廷还要故意挑拨。

卢尘洹不明白,可陆承启明白,因为他前世是粤人,知道粤省的语言历史,简直就是一部灾难史。粤省内大部分是百越国的后代,秦灭六国以后,继续将扩张的目光投向了岭南。随着秦王朝三次攻打百越,岭南终于被纳入中原政权治下,秦在岭南设置了南海郡,参与平定岭南的将士在岭南定居,将汉语带入了岭南。随着中原王朝对岭南控制力的不断增强,加上南迁移民,岭南地区逐渐转变为汉语占优势的地区。其中珠江三角洲一带,以广州为中心的汉语慢慢发展成一支别具特色的方言,即为粤语。而潮汕人和潮汕话的来源则有很大不同,潮州人有句俗话叫“潮州人福建祖”,正说明了自己祖先的来源。福建山多地少,能容纳的人口有限,历史上福建人不断外迁,中国沿海从辽东半岛到海南岛都有福建移民的后裔。

虽然粤语和潮汕话在岭南地区共存,但是由于分布的区域不一样,双方可说大体相安无事。正史上宋朝以后,随着一批新移民的进入,粤语和潮汕话都面临着一种新语言挑战,这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客家话。客家人迁入岭南的时间比广府人和潮汕人都要晚。当时广东各地肥沃的平原地区已经基本开发完毕,所以客家人往往聚居在开发不易的山区,如兴宁、梅州等地。虽然早期南下的汉语是顺利地把当地的百越语言“强而同之”了,但是到了客家南迁的时候,广府人在珠江三角洲已经站稳脚跟,并有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优势,“强而同之”显然是不太可能了。

随着广东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客之间因生存竞争而产生的对立情绪也不断滋生,加之清廷从中挑拨,甚至引发了大规模械斗。譬如四邑地区(珠江三角洲西岸台山、新会、开平、恩平,合称四邑),土客械斗尤其惨烈。据载“仇杀十四年、屠戮百万众”。

长期的大规模械斗对客家人的损伤远远超过广府人。虽然客勇善战,但是珠江三角洲毕竟是广府的大本营,广府人在械斗失败逃亡的情况下一般多少都有些亲朋好友可以投靠。相较而言,客家人要是被迫离开家园,往往就无处可去,沦为盗匪,变成了官军清剿的对象。

最终清廷为了解决土客械斗问题,将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客家人遣散回粤东客家原乡乃至外省,后世赣南地区的客家人不少祖先就是土客械斗以后从粤省迁入赣省的。这一系列变故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客家人口锐减,如四邑土客械斗前客家人可占当地总人口约五分之一,而械斗尘埃落定后只为百分之三。客家在珠江三角洲的势力大大缩减,客家话因此也失去了在珠江三角洲进一步扩张的可能。清廷也乘势稳定了岭南,因为那时候岭南正是反清复明最为活跃的地区。

清廷的险恶用心,陆承启根本不屑为之。不论什么语言,什么蛮族,还不是大顺治下,都是大顺子民?与其在窝里斗,还不如去打敌国。自己人打自己人,岂不是《过秦论》里面的“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卢尘洹当然不知道上位者的心思,只是以他自己的肚量揣测陆承启的意图而已。

看了一会,卢胖子也没兴趣再看了。这铜矿又不是铁矿,要是铁矿,他还有点兴趣,毕竟和打仗沾了些边。他现在不过是代替朝廷谈判而已,都谈成了,朝廷规矩也快派人来接手了。

“将军,你乏困了?”

见卢尘洹转身要下山,段思廉连忙问道。

卢尘洹缓缓地说道:“你们说得话,本将又听不懂,留在这也没意思。那个……府尹,不如你带本将去鄯阐府到处逛逛,也好过在这里喂蚊子!”

鄯阐府府尹应声道:“如是甚好,将军请!”

按理说文官不该对武官这么客气,但这府尹知道,眼前的胖子是皇帝的红人,他要想调离这个“巴山楚水凄凉地”,就要好好打点打点了。送礼送不得,就只能顺其意思。至于本地土蛮,他调走了,又能关他什么事?(未完待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