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方静怡,那我先过去了,回见!”冯超说。
“回见!希望能再次读到你的大作!”方静怡甜甜笑着说。
等冯超离开,方静怡摇了摇头,她觉得自己今天有些不正常,对方不过是个比自己小了五岁的小孩子,自己竟然是对他有些心旌摇荡的样子。
也许是他的外表迷惑了自己给了自己假象?总觉得他似是自己的同龄人?
或者他的文采真的对自己产生了致命的吸引?
方静怡看一眼自己手中那条给冯超擦了把脸变得脏兮兮的毛巾,再摇了摇头笑着自语:“这小子,可真够脏的。”
她把毛巾丢进脸盆里,使劲儿用肥皂洗了几遍,擦干了手,又回来看冯超第二次写的信封。
她皱了皱眉。
信封上的字迹明显跟第一次不一样呀。第一封信信封上的字有些放荡不羁,第二封信信封上的字则娟秀工整,有点像是女孩子的笔迹。
这小子,搞什么鬼呀?
她有些想不通。
《中学生作文》杂志社位于大河市文华路上。它隶属于省教育出版社,近两年发展迅猛,在全国范围内拥有三十余万订户。杂志社有了钱,就在文华路上自己盖了一座四层小楼,很是气派。
张俊义是《中学生作文》的一名编辑。
他和其他两位同事最近也在负责“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这项赛事的来稿初审工作。
这天,已经是6月11日的上午。
按照征文启事上的征文起止时间,昨天已经截稿了。
张俊义坐在自己办公桌旁,轻松地喝着茶,心说,总算是可以松一口气了。在大赛征稿期间,每天都要收到至少三四百封投稿信函,三个人要全部审阅完毕,把优秀的稿件筛选出来,交给主编,由主编和省作协的几位老师一块再二审、三审,决定稿子能否进入到最后的决赛评奖阶段。
这活儿可真的不轻松,每天张俊义都觉得自己累得晕乎乎仿佛身体被掏空。
“张老师,今天的信件,你点收一下吧。”杂志社负责收发信件的同事两手提着捆扎好的两摞沉甸甸信件走到他桌旁。
“胡师傅,怎么还有这么多的信件啊?这都还是参加征文大赛的来信?”张俊义看见这两摞信件就头大。
“是啊,都是参加征文大赛的来信,封面上都表明了的。”胡师傅说。
“可是,昨天都截稿了啊,参加最后评奖的稿件都已经选出来交给主编了,这些稿还有必要看吗?”张俊义有些不情愿。
不是因为他没有职业素养,实在是这些天他审稿都审出来心理阴影了。
“咱们启事上可是说得清清楚楚,是以邮戳为准的,我拿来的这些信都是6月10日前发过来的。张老师,参赛者热情这么高涨,咱们不能辜负了他们的殷切期望啊,万一这些来稿里有非常优秀的稿子呢?”胡师傅很严肃地说道。
“好,好!稿子放下吧!我今天争取把它们看完了。”张俊义见胡师傅摆出一副要和自己理论的架势,赶忙笑着说。
胡师傅是省里某个部门的离休干部,来这里是发挥余热的,为人最是认真负责。
张俊义知道,自己如果不赶紧收下信件,他会喋喋不休教育自己半个钟都不带停嘴的。
“知道你们很累,每天看那么多稿子,很辛苦,但为着孩子们,我觉得再怎么辛苦都是应该的,张老师,你点收一下吧。”胡师傅道。
张俊义点收了信件,就和其他两位同事把这些信函分工了一下。
“大家随便浏览一遍就好,看个开头,觉得不好的,直接就丢一边,反正进入最后评奖阶段的稿子已经交了那么多篇,足够用了。”张俊义说。
其他两个同事而已笑着答应一声,然后,他们就开始看稿子。
张俊义看得飞快。
基本上一封来稿,他顶多看个开头两三句,若是觉得语句不通有错别字视角不太新鲜的,就直接丢一边去了。
大多数的稿子都很老套很稚气,让人觉得面目可憎。
然而,就在这时,他看到了这么一篇来稿,开头就让他眼前一亮:两年前的一个春日的傍晚,我的爷爷去世了,那个晚上,我看见父亲站在房顶给爷爷喊魂,他一声声的喊:‘爹呀!别走啊!儿子还没尽孝呢!’‘爹啊!快点回来吧!一家人都等着你开饭呢!’
这开头先声夺人,是直接进入到事件叙述中去了,浑不似绝大多数来稿开头非要搞两句画蛇添足一般的议论交代。
张俊义心想,这文章写得很成熟啊也非常的有味道。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