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725.第725章 【人才】

2021-09-01 作者: 楚图南

郭小洲打量着大棚内部环境,“这座大棚的年收入能有多少?”

周槐回答道:“一亩大棚年收益达四五万元,市场好,能达到七万。“

郭小洲感兴趣的问:“光明村有多少亩大棚?“

“大概二十多亩地,十七座大棚。“

郭小洲点点头,“很可观的收入。“

周槐问,“我看朋友你不像本地人,打算搞大棚投资?“

“算是吧。“郭小洲弯腰,近距离的看着密密麻麻的菌类,”搞食用菌种植,技术要求高吗?“

“食用菌一不打农药二不施肥,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周槐说,”我昨天刚从云河市农科所请来了两名技术员,就是给我们的植物看病来的。“

“为什么要从市里请,景华农科所没有技术员吗?“郭小洲问。

周槐嘲讽的一笑,“景华……呵呵!本地的和尚不好念经啊!“

“怎么说?“

周槐直言不讳道:“当地农科站的收费高,主要是技术不过关,我们以前为此吃过大亏。“

“不是县镇政府有专门的农业扶持和推广政策吗?“

“听他们鬼扯。不来盘剥我就烧高香了。“

郭小洲微微挑起眉头,“如果你是镇领导,你会怎么做?”

“如果我能当家,当然是积极优化农业结构,在巩固旱地西红柿和核桃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多种途径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镇政府按时派出农业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使种植户不断提高食用菌生产技术。同时,还要引导种植户成立了食用菌核桃等多种类合作社,形成规模发展,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经营链。”说到这里,周槐自嘲着摇摇头,“可惜……”

郭小洲这次下乡调研,走访参观了多个乡镇,但搞多种农业经营的乡镇很少,偶尔冒出几个村子,大多没有形成规模,光明村是全县乡镇规模化,多种化最完善的村子。

如果这样的村子多了,农村的人们富裕了,谁还愿意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外漂泊。一旦解决了经济问题,很多约束景华前进的顽症将得到解决。贫穷问题,儿童问题等等。

那么像周槐这样的致富带头人,就是改变的关键。

从他听说周槐这个名字时,周槐在政府领导眼中就是个“钉子”,是“刺头”,是“不听话”的人。

但是按照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越是有才华的人越是比一般人对尊重以及自我实现有高层次需求,而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则意味着“没有天花板的舞台”。

如果说政府的管理难,难就难在基层人才的匮乏上。比如周槐,他之所以对政府抛来的“媚眼”不屑一顾,甚至带有强烈的抵触心理。那是因为政府没有给予他足够的、真正的重视。

一些领导对他似乎是毫无办法,无计可施。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要征服这样的人才,主要取决于能否真正把握住周槐的心理。

就目前而言,周槐在光明村享受绝对权力,据说他的家庭收入也非常可观,看起来像是光明村的“土皇帝”,不差什么。但越是人才,他越是不会停止追求,只不过要掌握他想追求什么?

了解了这点,才能对症下药。

权力,金钱,挑战欲望,成就感?广阔的舞台?

就郭小洲分析,周槐最缺乏的就是成就感和更大的舞台。如果把光明村的路子发扬光大,把光明村的致富路推广到全宏昌镇,推广到全县,周槐的心里满足感,无法用任何物质来诠释。

郭小洲突然问他,“如果让你当宏昌镇的镇长,你有没有信心在两年内让‘光明’散布到整个乡镇?”

周槐有些惊讶,立刻摇头,“这不可能,首先我当不了镇长,然后……”

“如果能让你担任镇长呢?”

周槐哈哈大笑,“等你先当了县委书记再说吧。”

郭小洲干脆挑明身份,“请容我做个自我介绍,我叫郭小洲,景华县县委书记。”

“别开玩笑……”周槐说着,忽然想起什么,瞳孔猛缩,瞪着郭小洲,“我记起来了,昨天通知说有县领导来光明村调研,你……”

“我代表县委县政府表个态,在你担任的镇政府治下,你将拥有和你在光明村同等的权利,县委镇委将全力配合你的工作。你可以充分展示你的才华。”

“你确定不是开玩笑?”周槐惊诧的看着郭小洲。

“我很认真。”郭小洲一字一句道。

“我觉得有点不真实!”周槐摇摇头,叹了口气,“权力是一切男人都真正渴望追求到手的东西,我也不可能特殊!但我不想把全部精力用在各种会议和接待,官场的勾心斗角上……”

“我再次表态。你是最特殊的一个。你如果同意,我申请在宏昌镇设特色农业示范区,我甚至可以帮你要一个省级的示范区。”郭小洲说,“你知道的,影响大,敢于向宏昌伸手的人就少,监督也越严格,透明,规范。你只需要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其它的琐事,一概不管。”

周槐犹豫半晌,吞吞吐吐道:“我能考虑考虑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