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宫的弟子所教授的不再是六艺,而是进行专门分类的深造。
因为在吕荼看来,学宫不像乡校是教人以德教人基本生存的地方,它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授人以渔。
譬如士子想要学医卜之术,则跟随医卜之术擅长的夫子进行修习,当然在修习医卜之术的时候,也可跟随其他夫子听学,所有夫子教学都是自由的,所有士子也都是自由选择他想要追随的夫子。
学宫除了内部有自己的考教机制外,还有朝堂组织的学宫对考,所谓的学宫对考,是指,五大学宫之间,每三年组织一次“踢馆之礼”。
即是譬如今年历下学宫轮到是主场,则其他四大学宫所推荐出的最优秀十大弟子前来历下学宫踢馆,表现最优越者,学宫获得五岳之峰称号,学宫弟子则获得国士称号。
国士不是大国士,只是学术称号,即是五大学宫承认而并没有得到官方认可的名誉。当然想要获得官方认可,则必须进行下一关。大比。
所谓大比,则是获得国士称号的弟子可以参与每五年一度在国都,由王亲自主持的比试,获胜者不仅可以直接入仕,而且还可以得到王授予的博士爵位称号。就算是失败者,也会被朝堂录取,成为官吏。
乡校求学的学生称呼为学士,毕业的叫秀士,进入学宫进学的称呼为进士,毕业的称呼为硕士。
学宫之长,爵位最低是大国士,称呼为宫长;乡校之长爵位最低是大士,称呼为山长校长等等。
至于乡校和学宫供养来源,学宫是中央政府和王室直接拨款,乡校则是由各地官府支出,当然也鼓励乡绅贵族捐赠。
这种从中央到地方教育制度的形成,就好像一棵大树一样,它把最有营养的士族贵族吸收,经过一系列树干教育的改造,开了花,结成了种子,然后这些种子再被朝廷采摘,撒向其他土地。
其结果是当初一棵树,渐渐的变成了一棵树下的一片充满生机的森林。而且这种森林是一个“一”之下的“百花齐放”的森林。
譬如齐国境内的胡戎蛮夷,他们接受吕荼的分封,“定居”后,他们的子弟作为封姓世家子弟,按照规矩,定然要接受乡校教育的,当这些接受了王化教育毕业后,回到他们的族群,就会带动族群的归化,最终他们的族群变得和齐国大多数人无异。
这就是同化!
吕荼吸取秦始皇用“暴政”同化失败后的经验所搞的最“杀人”不长眼的同化。
其中用教育同化异族群,并不是吕荼聪明,他自己想出来的,而是他曾经看过汉时名臣司马相如给汉武帝的奏疏,其中有一条就是在强势迫使他们“易服色”后,再用儒家的教育,王化荆楚蛮族,使他们最终与汉人无异。
只不过吕荼没有司马相如那么野蛮,他没有用强加的政策,迫使这些异族群“易服色”,而是在不违反大局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尊重他们。
像吴越荆楚,异族和下层士族平民多流行红服断发纹身,吕荼就没有强加迫使他们黑服留发不纹身。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