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你浮生”的个人中心。
头像是放大的河流,看起来就像是老实中年人随意翻出来的风景图。
可旁边分明写着,女,望京。
说明她是女生,生活地也是望京。
下面是“广播”
排版类似与微博,是阅文的社交平台。
只有一条广播,缩略图是密密麻麻的好几行黑线,估摸着是文字图片。
小学徒从林歇的拥抱里并没有汲取多少温暖,他表情呆滞的愣神看了会林歇的行为,重新回到了自己虚无的平台,在不存在的键盘上完成心目中的故事,为那位唯一的读者而写。
5DD躺在床上,好玩似的吹着无声口哨,空姐可能觉得无聊,也坐了下来,曼妙的双腿在床榻上下晃动,却从不让床摇晃,林歇只是安稳的坐着。
小小的床,林歇随意点开那张文字图片,黑客和他一起看。
我是许你浮生。
在现实和网络之间,我转换的并不自然,有的人在网上可以展现“真我”而我却羞于表达自己的内心,连无人知晓的陌生网络世界我都当现实一样辛苦的活着。
所以有时我会怀疑自己一直维持的形象是自己强压的,还是本来真实的自己就是这般苦样子,你说,小时候老师说的“装”做会学习,才能真的学习好,是不是同样残酷的道理。
这段话算是临终的遗言,却直接以“你”来称呼,是因为这个账号我只关注了你一人,所以不出意外,也只有你会看到这段话,如果你真的看到,也就当我絮絮叨叨的胡言乱语吧。
简而言之我快死了,而这个讯息在我的成长中,才慢慢得知。
我问:“妈妈,为什么我不能经常去学校呢?”
“为什么同学们都在玩闹,却不带着我呢?”
“糖看起很好吃,他们说的甜味,是什么样的滋味呢?”
那位温柔有耐心的母亲告诉我:“对不起。”就掩面哭泣。
为了不让母亲难过,我不再问这些好奇到难受的问题,身边只有白大褂的大人和母亲,他们都不忍和我对话,成长只有简单的颜色和治疗器械触碰的声音,我变得沉默寡言,渐渐的连怎么讲话都忘了。
我的痛苦来自他人的视线。
等到我十一二岁时,我发现附近的人正在等我死去。
“很痛苦吗?再忍耐一下,妈妈马上叫医生。”
她几个大步冲到门口,表现出很迫切的样子,可脚步声戛然而止,论脚步声的渐行渐远,她绝对,肯定没有走出门的二三米,如果不是我按了左上角的急救铃,医生赶到,说不定在看你小说之前,我就已经死去了。
你说“母亲”这个称谓相比较与“妈妈”,会更有距离感,说起母亲时,不会十分亲近,又认同这个关系,是符合伦理不伤害内心原则的。
你说自己的话很多都是歪理,在那天的章节后面直抒我“那位唯一在追看的人,你看看过去就好。”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