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自还都洛阳后,一直过得不是很如意。想象中的威加四海,天下服从并没有出现。天下十三州部,能听自己招呼的几乎没有。除了偶尔几个诸侯还不时上点贡外,对天下的人事权、军政权,全部丧失。
便是在河南这一亩三分地上,天子的日子也是过得紧巴巴的。天子第一次感觉到皇城太大了也不好。各处宫殿要安排人来值守,那么多人等着他发工资。文武百官,宫女内宦……何太后又是个享受惯了的,因为内府实在是紧凑,为此不知道骂了大臣和诸侯们多少回了。不过何太后这么长时间,也明白过来。若不是还有一批老臣心向大汉,若不是诸侯不敢率先出头去冒天下之大不韪,若不是还要自家儿子坐在皇帝宝座上平衡各方势力,天子这个人形印章,早就被人赶下台了。是以她也只能在宫中暗暗发泄下脾气。却又无可奈何。
这回天子一听只要配合下袁绍,就能得到不少钱粮缣帛,不由大喜过望。反正天下谁当州牧,自己说了也不算。袁绍夺冀州通过自己同意了吗?派高干去并州通过自己同意了吗?还不是造成既定事实了再上表朝廷让自己盖个印?既然这样,那也行,有好处白拿白不拿。于是便让袁绍先送东西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对,交圣旨。
天子使者很快就到青州宣了旨。消息传开来,青州文武为之一惊,天子和刘虞这是几个意思啊,辽东还没完事呢,就急上了?还有那袁绍,这关你什么事啊这。跟你一个五铢钱的关系都没有,你怎么也跟着瞎搅和?
倒是刘备镇定得很,速度飞快的给天子上了道奏折。说陛下你赶快派人去辽东,高句丽人打过来了。咱为朝廷收复了辽东,灭了公孙度,现在伤亡惨重,损失过大,抵不住了。虽说守土有责,但咱毕竟是客军不是?这事儿还得朝廷和幽州方面出面,速度要快啊,到时咱青州被高句丽人打败,丢城弃土,可别怨咱。另外咱作为大汉宗亲,同样很关心远在长安的陈留王殿下,毕竟也是先帝的血脉。臣这就整顿兵马,待辽东远征军返回,臣就立马挥师出征,救出陈留王殿下,替陛下扫平三辅。陛下现在就可以开始研究青州牧的人选问题了……
刘备又给刘虞写了封信,信中焦急得很,一再催促刘虞派遣官吏军马前往辽东接收。说青州军方面损失惨重,急需返还青州修整云云。信中只字不提刘虞与袁绍一道上表之事。
奏表到了洛阳,天子一看,傻了。辽东人事权不在我这,我想派个贴心人,就是老实如刘虞,他也不会干呀。更何况高句丽人又闹起来了,朝廷哪里还有兵马,兵马不都在你们这些诸侯手里吗?算了,还是让袁绍和刘虞自己处理吧。
至于让刘备离开青州,天子本来是无所谓,结果一看,刘备甚是挂念陈留王殿下,这什么意思这是?这是要奉皇弟为主吗?卧槽不能这样啊,天子心中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当下也顾不得和袁绍的约定了,反正东西已经到手了不是?于是连夜遣使前往青州,抚慰刘备,告诉他,让他前往西凉的这个决定并不成熟,还欠妥当。朝廷决定再考虑考虑。最后,为了表彰刘备为消灭割据势力所作出的努力贡献,以及庆贺刘备得子之喜,加广阳侯刘备食邑三百户,赐宫藏器物、书画各一箱。
刘虞接到刘备的信,打开一看,心中后悔死了。这回被袁本初坑了。听到辽东全境光复,而玄德一直没有消息,自己心中百般滋味,一直担心玄德占那儿不走了。袁本初又一直在那煽风点火,说刘备势力大了,就会相助公孙伯珪。自己头脑一发热,就听了袁本初的,一道附名上表朝廷……现在这下可好了,合着不是玄德不还辽东,而是辽东战事未了,高句丽人又开始闹腾了。看来自己是冤枉了玄德啊。
不过如今如何是好?自己都把玄德架火上烤了,如今玄德要让辽东,让自己速派人去。可这个烫手山芋老夫现在不想接啊,就这么点人马,公孙伯珪又是个听调不听宣的,怎么能打得过高句丽?这回没法下台了,咋办?
冀州,袁绍听闻两大杀招被刘备轻描淡写的化解,心中也颇不是滋味。合着自己花钱出力气,最后刘备得好处了?这事办得,亏大发了啊!
随着刘虞遣使前来庆贺刘备连得二子,这场风波也渐渐平息了下来。听说刘虞如今和袁绍两家在扯皮,刘备表示很高兴。
当然,为了防止袁绍还有后招,刘备指示辽东方面,暂时保持守势,与高句丽对峙,并不主动进攻。
并不是刘备不想建功立业,指令麾下大将一路打到高句丽王城去。而是他不愿意自家将士用尸骨鲜血换来的功勋荣耀,却成全了别人。这就太不划算了。保持原样即可。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