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众人见贾思杰在常委会上尽力为投资商出头,便也得出结论,“估摸贾副市长从这个项目上得到的好处不少,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自然不方便冷下脸要求投资商做出让步。”
官场上有些事情其实很简单,通过官员言行举止可以判断出他为官目的究竟是什么?贾思杰这一类的领导干部就属于“当官不财请我都不来”的那种官员。
他本人一步步爬上来也是因为钞票铺出来的升迁之路,哪怕是升到更高级别的位置上,他的某些惯性思维依旧不会改变。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朱家友为什么把他当成心腹亲信?为什么甘愿利用手中职权为他的升迁之路添砖加瓦?这道理也很简单。
下属不贪,领导不安。
只有下属贪污**,领导才能心安理得?这种逻辑,你一定无法理解,这是哪门子的混账领导?不是缺心眼,就是糊涂蛋。
这些领导当然不是缺心眼,更不是糊涂蛋,说出来都是些让你顶礼膜拜的伟大人物。如:秦始皇、汉高祖、宋太祖、乾隆皇帝,还有俺老家那圪垯的县委书记,你能说他们都是缺心眼外加糊涂蛋吗?
当然不是。
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秦国大将王翦率举国六十万大军征楚,大军出前,秦王嬴政亲自送行到灞上。王翦这老头儿真是个老财迷,还没打仗就再三向秦王提出要田宅园林,说是一来供自己享用,二来好留给子孙。
秦王嬴政也是脑子有毛病,刚开始把六十万大军交给王翦不放心,等现王翦是个贪财无德的老头儿后,反倒放心了,也不怕这个贪财的老头儿耽误他统一天下的大事儿。
对此,别人都不理解,只有秦王和王翦两人心知肚明。
王翦对亲信解释说:
“大王迫不得已把几乎全国的精锐部队都交给了我,他能放心吗?我不断地向他讨赏,就是要让他相信,我王翦没有啥志向,也不想落个好名声,就是个贪财爱货的平常老头儿而已,这样他才能放心地让我打仗啊!”
西汉的开国功臣萧何也和王翦异曲同工。
高祖十二年,淮南王黥布反叛,刘邦亲自带兵征讨,萧何还是干他的老本行,“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按说老板如此信任你,你就安分守己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呗。
可萧何这老没良心的,尽在家干缺德事儿,不是强买人家的良田,就是霸占人家的房屋,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都骂萧何不是东西,都骂这个老东西不是人,没有人性。消息传到军中,原本忧心忡忡的刘邦反倒高兴得蹦了起来,没了后顾之忧,很快就把黥布给收拾了。
领导不怕下属贪污**,就怕下属清正廉洁;
领导不怕下属声名狼藉,就怕下属德高望重。
因为在领导看来,下属贪财不可怕,下属好色不可怕,要是下属不屑贪财不好色而是惦记上了老板的宝座,那就可怕了!这样的人才是自己要放的对象,所以,王翦、萧何这样的聪明人,知道该如何做就让领导放心。
清朝的和珅可是个大贪巨贪,以乾隆皇帝的“英明天纵”,要说他毫不知情,鬼都不会相信。
但事实就是这样,任是别人再检举揭,乾隆老儿就是装不知道,既不立案也不查处,一如既往的信任和珅同志,让他权倾朝野,死心塌地为自己效犬马之劳,死心塌地的做自己不方便出面做的事情,如看上那件宝物,那就是和珅出面,看好那个姑娘,和珅出面摆平。
直到乾隆死后,“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这个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贪官才被查处。不过众所周知,嘉庆收拾和珅根本不是因为他贪,而是因为权力斗争的需要。
说过历史,再说现实。
我们老家那圪垯有个精明强干的县委书记,特别会用人,上上下下关系忒理顺,政声日隆,据传马上就要当副市长了。
有一次,县里的财政局长出缺,竞争者趋之若鹜,可这位书记慧眼独具,最后硬是选了一位曾经因为经济问题被处理过的干部担此要任职文件一下,一片哗然。
书记的亲信也大惑不解,私下问他:“书记,某某素有爱钱之名,为何还要用他当财政局长呢?”
书记一脸正色:“谁说犯了错误的同志就不能重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改了就是好同志,我不相信他还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毕竟注射过疫苗了嘛!”
没人的时候,书记的夫人也问他同一个问题,书记语重心长地回答:
“有把柄的人才能为我所用,一个屁股干干净净的家伙能会俯帖耳地听我摆布吗?”
夫人顿时恍然大悟。
官场领导驭人之术若是真要说起来,还得再开一本书,总之,无论是领导还是下属,心里惦记的都是自己个人的最大利益化。
在某些领导心目中,下属对党是不是忠心无所谓,最自己忠心就行;下属是不是清正廉洁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工作中对自己唯命是从就行。
话说回来,贾思杰在常委会上讨论的时候的确是有心偏袒投资商,但是主子态度如此坚决,他也不得不捏着鼻子按照主子的旨意执行。
领导是衣食父母,他敢不听“父母”的话?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