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御书房与岑风议完事之后,周帝的心情很是复杂繁乱,本想回承华殿小息片刻,可龙驾刚出御书房,他却突然心生一念想要四处走走,于是便吩咐身旁的宦官改了道。
对于这场谣言风波,他一心惦记于皇家的声誉和自己这个帝王的千古名声,一时间被痛恨造谣者的怒意蒙蔽了双眼,没有像岑风那样思虑周全,思考长远。
况且除此之外,在周帝从不袒露的内心深处,也同样相信“无风不起浪”这句话。
即使在心里一再劝慰自己太子的身世绝无可疑,这凭空造谣的一切都是无稽之谈。
可每当他独自一人静下心时,那些关于此事,有意被他所藏起的疑虑,却总会像一根根细长的针,密密麻麻地扎在他的心头。
虽然并无什么特别强烈的感觉,却让人无法忽视。
加上岑风方才又将谣言一事与南楚扯上关系,更是让周帝震惊之余,感到了一阵深深的焦虑。虽然因为官银旧案一事对太子大失所望,但他既然还身在这个万众瞩目的储位之上,那就是大周江山未来的继承人。
可常言道,有些话一旦说的人多了,假的也就成了真的。
如果这场谣言愈演愈烈,太子的身世就会遭到万民质疑,使他们难以信服。即使将来继承大统,也会受人非议,留人话柄,甚至还会惹得后世诟病。
反之,就算周帝最后真的下定决心废除太子,可一旦储位动摇,必然会使得朝局动荡,国本受挫,对整个大周江山而言都是一个祸端。
且这样一来,那些早就对大周虎视眈眈的各路权力都会闻风而动,意图趁虚而入。
而这其中最该防范的,就是表面上和善友好,百依百顺,实则早就野心勃勃的南楚。
这也是为何,周帝却还是没有力排众议,不去理会赵信之所求,坚决废除太子的原因。
如果真如岑风所言,是那批楚人在背后谋划了这一切,正说明他们已经开始不安现状,蠢蠢欲动。
这场流言之风恐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往后可能还有近一步行动。
倘若不能及时控制谣言,压制住这股暗流,在趁其尚未演变成滔天巨浪时斩断后路,对大周而言必然会是个巨大的威胁。
因此,此时的周帝不再像之前那样怀着一腔怒火,执着于于去寻找和严惩造谣者。
他很快就意识到,想要让这场谣言最快烟消云散,让众人以信服的办法,就是证明他和太子的血亲关系。
只有见招拆招,让敌人出师不利,无功而返,他才能留出更多的时间去部署下一步。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