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臻围攻铜川多日,攻守双方都已精疲力竭,肖林带着绿脚兵赶到,成了压垮西北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冲破敌人的防线后,肖林就有意控制部队的攻击速度,将攻克铜川的荣誉让给了荣臻,陕西之战还有借助十七军之处,得让荣臻也尝些甜头。
果不其然,十七军首先进入铜川之后,荣臻对肖林的态度总算稍有缓和,让出了保存尚算完整的铜川中学,当做绿脚兵的驻地。
激战之下,铜川中学早已停课,学生们都回家躲避战火,绿脚兵暂时成了这里的主人。有教室可以遮风避雨,住不下的就在操场上宿营,连着强行军好几天,将士们也都累坏了,吃过晚饭就早早地进入了梦乡。
夜色渐深,铜川城中渐渐恢复了平静,教员办公室中一灯如豆,肖林仍在伏案忙碌,奋笔疾书。
离开陕北后,那个老农的身影总在肖林的脑海中浮现,心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几天来行军的路上反复考虑,又借鉴了一些可以找到的资料,汇成了一篇成熟的计划书,在肖林的笔下诞生。
几个小时转眼就过去了,洋洋洒洒万余字,眼看正要结尾的时候,门帘一挑,石醉六和蒋百里走了进来。
“肖林兄,还在忙着呢?”蒋百里笑呵呵地打着招呼,他平日一直坚持锻炼,身体不错,几天来奔波数百里,却未见一丝疲惫。
“啊,快请坐,我来倒茶。”肖林对他们二人笑着点了点头,站起来取过水壶茶杯。亲手待客表示礼貌尊重,不必由勤务兵代劳。
“嗬,好大一篇文章!”蒋百里也不客气,直接坐在肖林的椅子上,顺手拿起了桌上的文稿。好奇之下,一页页掀动看了起来。
石醉六自顾坐下,接过肖林递上的茶杯,微笑谢过,又说道:“肖林兄。今天的军报看了没有?刘峙和陈调元都进入直隶。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也北上河南了。”
冯玉祥不断从直隶撤兵,阎锡山实在顶不住,只好求老蒋帮忙。蒋中正调动北伐军第一集团军(中央军)第一军团、第二军团进入直隶。补上了西北军留下的空档。
李宗仁的桂系部队是北伐军的总预备队,兵力雄厚,这支部队进入河南之后,对直隶、山东、
陕西战场都是一个有力的支持,安*的形势渐渐吃紧。
肖林点头道:“是啊,刘峙和陈调元都是老蒋的子弟兵,石家庄压力不小!”
实际上,肖林更关心军报上的另一条消息。十几天前,朱毛在井冈山会师。红军由此拉开了武装割据的序幕,并由此一步步夺取了天下。不过现在没多少人关注这件事,两支暴动的共*产*党武装走投无路,被迫上山打游击,不值得大惊小怪。
红军迟早要来陕北和自己当邻居,还得趁早做准备……
“石家庄是守卫京津的门户。张作霖绝不会轻易放弃。”石醉六年纪大了,脸色稍微有些憔悴,但一双眸子仍然晶莹闪亮:“直隶战局虽然看着凶险,暂时却不会恶化,倒是陕西之战已进入关键时刻。胜败在此一举……”
石醉六刚刚说到一半,却被突然说话的蒋百里打断。
“肖林兄,你这篇文章严重的左倾呀,有赤化的危险!”
激动之下,他的声音有点大,石醉六被他吓了一跳,伸手从桌上拿起一份文字资料,只看了一眼标题,就吃惊地说道:“这不是毛润之的文章吗?他现在可是共匪。”
他手里拿着的,正是毛润之所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被肖林用来当做参考资料。
肖林却并不在意,笑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的是好的政策就可以学习,何必拘泥于党派分别呢?”
毛公堪称中国20世纪的伟人,所述所著中不少真知灼见,穿越而来,迷茫之中,当然要借用他的观点。
石醉六没有说话,又接过蒋百里手中的那份文稿,文稿第一页上面写着标题:《绥远土地改革计划书》。
还没有细看内容,石醉六的眉头就皱到一齐,担心地说道:“土地改革太过敏感,会不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他在长沙黄埔军校的时候,和左派接触不少,报有一定的同情,但此时中*共就是造反的同义词,万一在这个问题上被人攻击,连张学良都难以回护。
“没关系,我这份计划书和中*共的土改不一样。”肖林举手示意,请石醉六细看自己的文章。
石醉六不再说话,翻看细看,他的年纪大了,眼神不好,看的速度很慢,蒋百里在一旁等不及,开始和肖林讨论。
“肖林兄,你的大作我刚刚看了个开头,其中不少高见。但变法总要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自古以来就是一件冒险的事情,一定要慎之又慎!”
“百里兄,古话说得好,穷则变,变则通。现在的中国已经病入膏肓,国力羸弱之至,再不寻求变化,只会继续任由列强欺辱。”
肖林要推行土地改革,就得说服大家取得支持,石醉六和蒋百里身份重要,首先得说通他们:“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土地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是广大农民的命根子,当土地兼并与苛捐杂税到达一定程度后,往往会引发农民起义,并直接导致朝代的更替。比如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汉末黄巾起义、唐末黄巢起义、明末的李自成,清朝的太平天国……”
肖林从小就在红旗下长大,旧时空的教育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一张嘴就如同在历史课堂上,对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如数家珍。
“肖林兄,你果然有左倾思想!黄巾之乱、黄巢暴动、李自成乱明,这些都是有系统的政治暴动和叛乱,怎么冠以‘起义’之名?”蒋百里辩道:“但凡民变暴动,往往对国家造成极大的伤害,如果没有李自成、张献忠之流作乱,满清如何能趁机入关。占据我大好河山二百余年?”
肖林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有些偏离这个时代,淡化处理,笑着说道:“怎么称呼都不重要,我想说的是,农民是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力量。如果能够得到农民的支持。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反之,如果引发农民的反抗,社会各方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对国家造成的危害极大,甚至被外族趁机侵入。”
顿了一下,他又接着说道:“凡事总得追究个因果,与其说明朝亡于满清,或者亡于李自成、张献忠,不如说亡于明朝自己。国家昏暗,民不聊生,就算没有李自成,也会有王自成。张自成起来造反,一样将明朝打倒。”
这就是有意向着造反的农民说话了,蒋百里以前受的都是传统教育,从没有站在这些乱臣贼子的角度考虑过,猛地听肖林这么一说,愣在那里一时说不出话来。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