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飞报进京中,崇祯大怒,直接踢翻了桌子,他非常清楚,此时的国库入不敷出,本来就十分困难,扬州一带乃是国家的重要税收之地,这个地方再被夺去,大明朝将再无国力支付仅有的军费。而且扬州离着陪都南京和苏杭等地很近,一旦范雎打到那里,整个江南都会震动,天下将再无宁土。
于是崇祯急令江南各省严加戒备,长江沿线各个重镇秣兵厉马,调集兵源,以防农民军前来进攻。同时命山东巡抚苏代火速出兵,会统南直隶的兵马,立刻复夺扬州。
明朝南京一带,也是朝庭直接管辖,因此称为南直隶。不设巡抚。因此离得最近的山东便要出兵解围。
崇祯知道,南方一带的人马久不作战,战斗力已经很差了,山东则不然,很多年来一直为锦州,宁远等地方运送粮草,兵源,境内也时常要防止海寇来袭击,因此士兵还是严格训练的。
苏代得到圣旨,不敢怠慢,急忙调集了重兵,火速前往徐州,会同那里的人马一起,直扑扬州。
官军的这个策略已经在范雎的预料之中,他非常清楚,自己率人占了扬州,朝庭一定震怒,然后必然派重兵前来围剿。因此范雎下令,在城中征集了足够多的银钱,布匹,粮草之后,便离开了扬州,率领全军迎着苏代而来。
范雎已经与革左五营的将领们都商议过,趁着此时士气旺盛,一鼓作气,将苏代率领的人马击败,然后趁机挺进山东境内。
其实范雎的目光很早就放在了山东。
他是战国时的魏国人,事秦之后,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终于使得秦国一步步坐大,最后一统天下,那个时候,秦国与多个接壤的国家交战,唯独不得罪齐国,一方面是因为齐国与秦国并不接壤,二来齐国也是大国,人才很多,不宜翻脸。
范雎非常清楚,齐国有盐海之利,境内土地肥沃,人民强悍,最早的春秋五霸,便是齐桓公。因此范雎对于齐国十分重视。复生之后也不例外,他的如意算盘便是自己在山东另立一国,这样不与关中的秦人接壤,放心许多。
因此这个时候一听苏代引兵而来,他十分高兴,认为机会终于来了,苏代因为圣旨催得急迫,必定星夜兼程,人马一定十分疲于奔命,自己则可以以逸待劳,毕其功于一役。
只要打垮山东的人马,自己挺进山东境内,便势如破竹,占领山东全境指日可待。
他将此计划告诉众人,老回回等人也十分兴奋,他们本来没有一个具体的战略,总是看着机会,哪里空虚就打到哪里,根本想不到建立一下根据地,图王图霸,因此听了范雎的话,都异口同声表示赞成。
范雎一方面派出探马,打探苏代的军情,一方面将人马分成两路,他与老回回,革里眼一路,子义与贺锦等人一路,形成一个大铁钳的形态,向官军包抄过去。
却说苏代率领着五万人马,日夜兼程赶到徐州,会合了那里的援军,总数也有将近十万人马,因为圣旨上说得清楚,苏代可以统率全军,因此他便成了这十万人马的主帅。
苏代久在山东,对于农民军并不了解,因为农民军并没有打到过山东境内,因此他认为农民军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以他部下的精锐之师,打败革左五营,不在话下。因此他骄横异常,让自己的人马为前部,杀气腾腾地接近了扬州地界。
双方在盱眙境内遭遇了,各自的探马禀报之后,都开始扎下大营,准备厮杀。第二天,范雎以子义为前锋,率领一万铁骑,两万步兵,正面突击,老回回为左军,贺一龙为右军,三路大军共有十万人,在前面突击的都是选出的精锐战士,身经百战,骁勇异常。
官军那边也排出阵势,苏代自己率中军,让他的左副将柴林在左,右副将肖晃在右,也是十万人马。
苏代下定了决心,今日要一战成功,因为他的人马一路远来,后勤不济,粮草不足,因此利在速战,范雎全军扑上来,正合他的意思。
没有多余的过场,双方列阵完毕之后,子义率先发起突击,他让那一万铁骑全部上阵,这也是革左五营最精锐的人马,人穿铁甲,马匹也罩上甲叶子,每个骑兵手中都挺着铁枪,这样的装备,连关宁铁骑都不容易取胜。
子义一声令下,一万铁骑开始冲阵。开始时列着整齐的阵形,如同一座铁山相似,压向官军,后来冲过一段距离之后,马匹开始发力,阵线渐渐散乱,最后变成漫山遍野的散兵,如同山洪暴发一样冲了过来。
苏代下令放箭,官军阵中乱箭齐发,射进农民军中,但是没有多大杀伤力,那一万铁骑的铁甲将大部分箭支尽数挡开,落马的人并不多。
等到农民军快要扑到眼前时,苏代撤下弓箭手,又用火铳轰击了一次,再次打列打伤了一些农民军骑兵,然后他下令阵中的官军骑兵迎上去,与农民军展开混战,不让对方冲起来,将自己的阵营搅乱。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