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林珩一齐来求:“求仙师发发慈悲!”打躬的打躬,拉袖子的拉袖子,情态十分焦急,言语十分可怜,任是铁石心肠的人也要动摇!那和尚却无动于衷,袖子轻轻一挥,便把林海、林珩推到三寸开外,摇头叹道:“痴儿!痴儿!若要她好,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兄弟外,凡有外姓亲友,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林海待要问明原委,这没头没脑的话儿,叫人怎么遵从,家里这么多姻亲,张家、贾家、秦家、还有黛玉几个姑妈家,难道都不见么?林珩却是心中明了,这和尚却是来阻宝黛相会的。原来看书时,他就不解,这《红楼》里的癞头和尚是一个人么?怎么又要来林家说不要让黛玉见外姓亲友的话,又要去薛家送丸药方子鼓吹金玉良缘。这也要□□乏术了罢?这样碌碌尘事的和尚果真能得道乎?
如今林珩约莫猜到一点,也许这癞头和尚,本来便不是一路的?后世也常有人说“金玉良缘”许是薛家胡诌的,他却不这么看,冷香丸这药方子可不像是人间的方子,里头的配料能凑到一块,真是天缘奇巧。正在出神,耳边听见林海在问:“仙师可否明示?”
那和尚却不再答话,游龙矫凤一般,身子几下闪动,一阵风似的的撮出门去了。林海父子只觉两眼一花,人就从屋内飘然而去,远远地听到那和尚的偈语:“施恩何望报,望报非君子!”林海还在糊涂间,林珩却隐约猜到了点真相,却不便说出,这大概说的是绛珠仙子与神瑛侍者之间的那一段公案罢?只是这和尚有趣,大约是神瑛侍者一边的人罢!
如此怨愤之语,不是他这个知道前因后果的人在,如林海一般,真是想破脑袋都不明白怎么回事!这和尚说的是神瑛侍者自己所想?还是自己的揣测?不过细究《红楼》,开篇只说绛珠要报恩,没说人神瑛侍者非要受报啊?乃至神瑛侍者全不知情,倒有个警幻仙子在那里参和,怂恿着绛珠来报“灌溉之情”。如此,倒说不出谁可怜可笑了?这和尚来阻宝黛相会,想必也是作此想罢!
只是这和尚也可笑,在《红楼》里,他也如此说了,可是谁人听了?林海夫妇不过将其视作笑谈,根本不放在心上!想到此处,林珩不免抬眼打量林海神色,见其怅然若失,心中一动,问道:“父亲,这仙师所言,可信乎?”林海颇为茫然,似信非信,半晌才摇头道:“且看罢!不说其他亲戚家,单姐儿外租家,她外祖母、舅母不知来看过几回了?如何叫不见外姓亲友呢?”
林珩才发觉自己想差了,自己总想着宝黛相会,但忘记了贾母、王夫人等也是外姓亲友,而且早就见过黛玉了。难道能从今日起,不再叫黛玉见她外祖母、舅母么,单和贾家便说不过去,一个不好,林贾两家还要交恶呢?
后世之人,也有猜测王夫人、贾母、王熙凤、或者赵姨娘才是害死黛玉的真凶。有人曾考证,赵姨娘深恨黛玉,想要害得宝玉完蛋,遂下狠手先了结黛玉性命。黛玉一死,宝玉如丧三魂七魄,也命不久矣!如此说来,宝黛相会相恋倒算不得什么了!说老实话,年少懵懂之时,他也曾憧憬过宝黛之恋,恨不能也碰上一个黛玉这样的绝色倾城才女!也遥想过黛玉的臂膀!
只是后来经历的世情多了,人也慢慢老成起来,才觉得当初的认识真是可笑!只是心里仍留有一个朦胧模糊的影子,那是宝黛一共葬花时的同心,是黛玉替宝玉作诗的可爱,是宝黛拌嘴时的可笑,是黛玉为宝玉落泪的交心。隔了一百多年读来,依旧打动人心,让人不觉微微一笑!林珩想起如今黛玉的模样,小小的人儿,雪白的脸儿,乖巧依恋的性子,便觉从前的遐想有多可笑,慢慢地便将她跟蝠哥儿一样看待。
不再是贾府里孤苦无依的黛玉,日日苦吟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而是林府里有母亲疼宠,有父亲依靠,有祖母疼爱的蜜罐子里长大的黛玉。想到此处,林珩不免宽慰林海道:“父亲也不必多虑。孩儿想,不叫大姐儿哭,这倒简单。府里上上下下谁敢委屈了大姐儿?大姐儿必定顺顺遂遂的。只要心情愉悦,身子必定能慢慢养好的。”林海寻思了一回,只要在府里,黛玉便听不见哭声,至于去了府外头,凭着头上这顶二品大员的乌纱帽,他就不信有人能欺负得了黛玉。
作者有话要说:看了这一章,会不会有人骂作者?还是大家会骂林珩?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