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淮和崔玦先后脚回了都城。
崔玦回来的时候,一并同行的,还有宣王。因着前番宣王之母宫吕买通侍女的事情,宣王一直过得战战兢兢,一回了都城,王府都没有回,直接去了宫里到元韬面前请罪。
他比元韬小了三岁,然而对这位皇兄畏多于敬,惧大于亲。自那日被皇上传旨训斥后,心内生惧,坐卧不安,总担心皇上会对自己不利。他上面几个兄长,如乐平王和乐安王,都极优秀,就是新兴王,人是混帐了些,然而武力过人,甚为勇猛。他原无不甘之心,只是作母亲的时常会有些不平,抱怨几句,原先他还劝解几句,后来总是如此,便只当她性情使然,有口无心,也不再过问。谁知道他一出都城,居然犯了这种事情。
元韬看到宣王,却并未提起前事,只是说道:“你在乐平王身边,看他为人处事,想来跟他学了不少。”
宣王立刻说道:“二皇兄本就比我长进数倍,又有白马公崔大人在他身侧相佐,事事处理妥当,甚为下面称道。我在二皇兄身边,眼之所见,身之所受,的确所得甚多。闲暇之余,更时时受二皇兄提点教导,获益非浅。”
元韬便问了一句:“这样说来,乐平王在统万做得非常不错了。”
宣王说道:“几位皇兄无论武艺还是吏治,都强出我百倍。皇上派二皇兄守统万,却真真是用对了人。”
元韬眼中闪烁了一下,神色不明,说道:“听你的意思,乐平王在统万如鱼得水,统万交给他,还真是给他找对了差事。”
宣王心里一怔,嘴上没有敢接话,顿了一顿,转话题向元韬陪罪道:“我阿娘素来没什么见识,说话做事向来过激,皇上是知道的。前番惹了祸事,做出悖逆之事,皇上只是将她禁足,却不降她的罪,我知道皇上是顾念亲情。我听闻阿娘所做之事,甚为惭愧,今日特来皇上面前请罪。是我对阿娘规劝不周,过多放任,才使她大胆做出那种事情……”
宣王的阿娘因着这性子,在先帝时就不受宠,生了宣王,连个夫人的名份都没有捞到,连带着宣王也不受先帝喜欢,以至于后来封王的时候,自然是低了一等。连新兴王受封的时候,先帝都出于愧疚,给了二个字的王爷,他却只得了一字,先帝随口给的。为此宣王之母耿耿于怀,心中更是存了不满。
元韬挥了挥手:“你阿娘的为人,我清楚得很。心思过于简单了些,容易受人挑动。我将她禁足,好歹叫她知道威慑,不再冒然被人鼓动利用。如今非常时期,走错一步便关身家性命。你是我的皇弟,我罚你阿娘,是为你好。你出去时间已经够久,既然回来了,且回府先事休息去罢。乐平王之前写信来,特意说明你在统万勤恳谦逊,做事谨慎。你有长进,我心甚慰。”
宣王一听,连忙告辞。
一出宫,急急忙忙往府里奔。
宣王之母早已被皇上禁足了多日,并派了专人把守宣王府。外面的消息进不来,府里的消息出不去,宣王之母吓得要死,整日心里慌慌得害怕皇上会不会砍了自己的头。一听说宣王回府了,隔着院门就冲着外面喊宣王的名字,仿佛来了主心骨,遇了大救星一样。
宣王隔了几十步远便听到他阿娘嘶喊的声音,平时守着他习惯了他阿娘这个样子,虽然觉得不妥,也无可奈可,外面呆了半年,一回来又被皇上连点带训,再听到阿娘的嘶喊,一下子觉得颜面失光,脸上带臊,心里一股恼怒带着几分无可奈何。
走到院门前,宫里派来守门的侍卫对宣王一抱拳:“宣王爷既然回来了,我等的差事便是完结了。人完好无损,王爷请当面见过,我等与王爷交接了再走。”
这个侍卫说着,另有侍卫打开了院门上的锁。
门一开,宣王之母便从里面冲出来,整个人披头散发,颇有几分疯颠的样子,急不可耐地便往宣王身上扑,想要抱住宣王大诉一番委屈。
照着从前,宣王即使不耐烦,也总会耐着性子劝慰一番。然而皇上今日在宫中的话却让他心头生了凉意,见母亲经了皇上一番责罚,居然还如此肆无忌惮,真像皇上说的,他日果真受了别人的挑动惹出什么祸事来,只怕都不只身家性命了。这是皇上心细,叫人看住了阿娘,否则以阿娘的性子,早各种不满与怨愤地随口传播了。
闪了个身,避开阿娘的身子,心里带着恼怒,面上略带着尴尬,对那几个侍卫客气地一抱拳:“多日来辛苦了各位。”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