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今天的比较迟,最近身体和心情都不大好。明天的也会迟些,尽力不断,调整过来之后会争取加更,多谢大家不离不弃。
…………
夏至跟田氏确定了讨饭女人一家的身份,确实是田氏的二姐,夏至前一阵子去靠山屯儿的时候听栓柱奶奶说过,名字应该叫做田带娣,被田老头卖给过路的货郎了。
跟田带娣一起来的那个老汉,应该就是当年的货郎,今年应该是五六十岁的年纪,可看起来说七十岁也有人相信。而田带娣只比田氏大九岁,但如果两人站在一块,与其说是姐妹,却更像是母女。
这些年,田带娣一家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夏至心里这样想着,就往东屋来。走到堂屋的时候,就碰见了从后院过来的腊月。腊月端来了一盆洗好的梨,是送给田带娣一家吃的。
因为田氏落后了两步,腊月就趁机凑到夏至的耳边问夏至讨饭的究竟是不是田氏的姐姐。夏至往后看了一眼田氏,就对腊月轻轻点了点头。
“咱奶还有我娘正找旧衣裳呢。姐,那我先回去帮忙啦。”腊月把梨子交给夏至,就急匆匆地跑了。
夏至知道腊月肯定是回去报信儿去了,所以也没拦着她。
东屋里,田带娣一家已经吃过了饭,正和大丫、二丫抢着收拾。夏至将梨子放在炕桌上,招呼田带娣一家过来吃。
暖和过来,肚子里又有了食儿,田带娣一家的脸色就好看多了,就好像是将要死去的人重新又缓过来似的。见到夏至又拿了梨子来给他们吃,他们就摆着手说吃饱了,不肯再吃。
对于没有果树的庄户人家来说,水果是稀罕物,他们几乎不会花钱去买水果来吃。
“这是我三婶送过来给你们吃的。我三婶娘家就有果树行子。快吃吧。”夏至这么说着,就塞了一个梨到那个小姑娘的手里,然后又塞给田带娣一个。“二姨,这都到家了,你还客气啥呀。”
田带娣一下子就愣住了,一双眼睛不由自主地看向田氏。
田氏面上的表情有些复杂:“这丫头精着呢……要不我也得告诉她。”
田带娣就有些手足无措:“俺、俺们……”
“二姨你坐着说话。不是家里遭灾了吗,那你们回北边来就对了。亲戚朋友都在这,不往这来往哪儿去啊。到了我们家了,别的不敢说,总有你们一口饭吃。”
夏至的话说的敞亮,而且直击田带娣的内心深处。
田带娣再没有犹豫和尴尬,当场就落下泪来:“……没脸回来,也没脸到这儿来。可俺也不忍心看着一家都饿死……”
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田带娣一家不会千里迢迢地从回北镇府。要知道这一路讨饭过来也不容易,有不少和他们一样人并没有活下来,而是死在了路上。
“……多少是条活路,就算不能都活,活一两个也比大家伙都饿死了强……”
田带娣哭诉着告诉夏至,她和货郎所在的那个村子几乎没人了,不是死了,就是逃荒出来了。货郎原本也有兄弟长辈,却都在这几年的灾荒中陆续地没了。田带娣最小的儿子也没逃过劫难。
“……俺眼泪都哭干了,有一阵啥也看不见,现在看东西都不如过去……”
正是小儿子的死,让田带娣做了投奔回北镇府的决定。
“亲娘老子都在这,总不能看着俺们饿死。俺们都不是废人,还有一把子力气,也不白吃饭……”
这个时候,腊月、孙兰儿、孙秀儿、五月、七月和郭玉环送旧衣裳来了。
“我娘和咱奶刚才找出来的,咱奶说先凑合着穿,她再接着找……”腊月对夏至说。
夏至的目光轻轻地在五月的脸上扫过,然后就劝田带娣不要哭了。“二姨你别哭了,再把眼睛给哭坏了。”夏至极接过衣裳来,让田带娣几个先换上。
腊月她们拿过来的衣裳有夏老爷子的,夏老太太,还有夏三叔和夏三婶的有棉衣,也有外衫。夏至今年贩棉花,给家里留了不少,所以大家伙都新做了棉衣,夏老太太就把旧的都找出来送来给田带娣一家穿。
田带娣一家感激涕零,几乎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话好了。送来的虽然是旧衣裳,但却干净整洁,补丁都很少,而且可以摸出来里面的棉花都是实实在在的号棉花。
夏至就将东屋空出来,让田带娣一家先换了衣裳,她这边和女孩子们就把小姑娘给带到西屋。
都不用夏至动手,女孩子们就七手八脚地帮着小姑娘换衣裳,一边还和小姑娘攀谈。
小姑娘十五六岁的年纪,虽然长的瘦小了些,但还是穿不了夏至和腊月的衣裳。五月的衣裳她倒是可以穿,然后五月如今却没衣裳能舍出来给她。所以大家给小姑娘换的是夏三婶的衣裳。
夏三婶身量不高,她的衣裳小姑娘勉强可以穿,就是大,不合身。
“我回家去找一套来,前两年做的,现在穿不下,小妮儿穿应该正合适。”孙秀儿跟夏至说了一声,就跑回家去拿衣裳了。
现在她们已经知道小姑娘叫钱妮儿,田家二姨跟的货郎姓钱,名字叫做钱贵。钱妮儿两个哥哥,老大今年已经二十二岁,名字叫做大郎,老二十七岁名字叫做二郎。
在大郎之前田家二姨也生育过,却没有站下。这种事情在这个年代十分寻常,别说穷苦人家缺医少药,环境差,就是富贵人家也是难免的。
女孩子们围着钱妮儿问长问短的。夏老太太、夏老爷子等人只送东西,人却并没有过来,即便是知道来人就是田氏的二姐一家,他们也没过来。
这倒不是他们托大。
夏至明白夏老太太的想法。夏老太太很了解田氏。田氏个性要强,一定不愿意让人看见她二姐一家如此落魄的模样。夏老太太虽然热心,却知道她如果来了,田氏一定会不自在,弄不好还得当她是来看笑话的。
这是夏老太太的细心、体贴处。
孙秀儿回来的很快,她不仅带了一套自己的棉衣来,还带了两套孙四儿两口的旧棉衣过来。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