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这门行当听着挺时髦,挺潮范儿,实则早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初期就有了,而且延续到如今的大唐贞观年间,一直都有在使用。
不过无论是西汉初期,还是在如今的大唐初期,都不叫报纸,而是称之为邸报。
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在大汉王朝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驻京办事处,这个住处叫做“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这就是《邸报》产生的背景。
如今也一样,大唐分成十道三百六十州府。
各个州府都在帝都长安崇仁坊中设有进奏院,也就是我们前文提过的驻京办事处。
这些州府的驻京办事处官员定期就会将长安发生的大事,皇帝的谕旨诏书和朝中重臣的相关奏议记录在文案中,再行通过长安到各州府的驿站,传递回各自的州府,再州府刺史下达到下面的县衙。
这就是大唐的邸报,咱们可以理解为官方报纸,或者《人民日报》。
不过一直以来无论是邸报也好,还是报纸也罢,都是朝廷官方在使用,小范围小群体的使用,并未在民间广泛运用起来。
即便是民间报纸,也是小范围内流通,充其量也就类似于街头上发放的那种小广告。
郭业此番大办报纸,不仅分出《长安晨报》,还分出《长安周刊》《大唐娱乐周刊》,客户群体对准社会各个阶层,声势颇为浩大。
他的用意很明显,除了是想通过大办报纸达到敛财的目的之外,就是想将报纸牢牢掌握自己的手中,掌握与外界对话的喉舌。
如果这三份报纸在长安城中广为流传,销量颇大的话,无疑,民间的舆论力量就为他一人所掌握。
届时,无论是他想给自己在民间造势,还是想抹黑自己的政敌,让他受民间百姓所唾骂,还不是手到擒来?
正所谓,报纸一出,谁与争锋?
万一将来他的报社越做越大,报纸越卖越远,遍及大唐十道三百六十州。可想而知,这已经不是单单的宣传力量和自己的喉舌,更是一份极为强大不容忽视的力量。
...
...
听着郭业侃侃而谈,尽管鱼暖暖觉得郭业这是在天方夜谭,但她还是认为郭业的眼光独到,这报纸一行业,绝对是一个朝阳产业。
只不过在鱼暖暖眼中,报纸即便做的再大,赚到的银子始终不及将钱庄做大做强。
既然利润与付出不能与钱庄成正比,鱼暖暖自然失了兴趣,而且郭业的意思她也听得出来,他不想别人染指这份行当,不愿与他人分一杯羹。
既如此,鱼暖暖干脆成人之美,袖手旁观不掺合,专心做她的长乐坊大钱庄。
如今她又有了新的梦想与方向,那便是将长乐坊大钱庄,开遍大唐十道三百六十州,让大唐国土之上,处处都有长乐坊大钱庄的身影存在。
用郭业的话来说,鱼暖暖是想将长乐坊大钱庄做成中国人民银行,而非农业、招商银行。
了解完郭业的报纸行当之后,鱼暖暖还是口称告辞,匆匆离去,招呼起正在后花园荡秋千的临阳小县主,前往霍国公府拜访柴令文问去。
鱼暖暖离去没多久,郭业也离开了湖心亭,来到前院吩咐外院管事黄傲准备马车,他要重新返往国子监,去拜访自己的校长——国子监祭酒虞世南大人。
...
哒哒哒~~
马车不急不慢地在街上游荡,很快就返回了国子监大门口,郭业适时下来马车进了国子监。
因为下学的关系,此时的国子监已然静悄悄,不似白天那般人来人往,喧闹尘扬。
偶尔有三两学子在国子监中信步悠闲,也是外地住宿国子监中的学子。
他入了国子监后,径直朝着虞世南的住处寻去。
七拐八绕,路过了几间校舍,走进了一处林荫小道,又穿过了几座国子监学官的精舍,郭业到了虞世南的住处门口。
跟国子监司业褚遂良的住处一样,校长大人和常务副校长大人的住处都是一个级别,同等待遇,都是一座篱笆小院。
郭业隔着篱笆院墙往里粗粗一看,至少校长大人的院落比副校长的要来得干净,最起码没有在里头种瓜种菜的。
“祭酒大人在否?学生郭业前来拜访!”
郭业没有冒然进院,而是在外头喊了一嗓子。
很快,里头就传来了虞世南的声音:“进来吧,莫非你小子是踩着饭点过来的?”
“哈哈哈,你个老抠门,教出的学生也是个蹭吃蹭喝的狡猾鬼!”
咦?
郭业心里一愣,这声音好像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御史台御史大夫高士廉?
嘎吱~~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