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九章 《那时天宫:我是一只哮天犬》(三)

2021-08-31 作者: 笼中虎

分手在即,主人回到西海,找到寸心。

在海边,夫妻俩最后话别,两人相拥而泣,二郎神对西海三公主有多少话想说,但都憋在心里,他知道这个时候再说什么都是多么苍白无力。

寸心对自己丈夫说:“保住你司法天神的位置,将你的遗憾,你的爱留给她人吧!”

最后寸心依旧没放下猜忌,毅然决然地离开主人,独自生活在西海。

三公主带着遗憾留守在西海,正如她自己所说,有些事情,错过了就再也没有弥补的机会。如果当初她能放下猜忌和嫉妒,也许现在仍和二郎神幸福生活在一起。

可是结果却走到这一步,让人心寒,但最痛苦的莫过于主人。

天庭宣布了要任命二郎神为司法天神的决定,杨戬在众神都认为他不可能答应时接下了这个职位,他被冠上“忘本”,“背叛”等等道德上的骂名。

然而令众仙没有想到的是,在王母、玉帝出面,一道圣旨,解除了二郎神和三公主的婚姻关系之后。二郎神不仅仅是接受了司法天神之职,同时违心地承认,他的母亲瑶姬是错的……

之前,主人是一个力挽狂澜的人,屡屡在危难之中独撑大局,被姜子牙评为“智勇双全,功高千古!

杨戬本不愿接受天庭的封赏,考虑到上次攻打天庭弄得弱水下界危害三界,又不愿连累兄弟们,但他用天眼看到了如果闹下去将会为三界带来的苦难,为了三界众生免遭涂炭,他答应了天庭的条件的同时,但申明,他只听调不听宣,如要请杨戬上天,只有玉帝的圣旨才能调得动。

主人无奈之下接受招安,并写下“听调不听宣”几个大字,驻守灌江口,杨婵被封为三圣母,留守华山。

所有的恩恩怨怨,就此打住。

封主人为“英烈昭惠显圣仁佑王”,但他始终对玉帝这个舅舅不理不睬,坚决不在天庭居住,而是在下界受香火,帐前有梅山七圣相伴,麾下一千二百草头神,对于玉帝是“听调不听宣”,就是说只服从命令,没事别套近乎。

这就是“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的杨戬,我的神勇无比的主人。

做了司法天神之后,杨戬发现陈旧的天条有很多弊端,并不能造福三界,便自定了一套真君神殿使用的天条,阳奉阴违,表面对王母唯命是从,暗地里却我行我素,这也是王母内心反感主人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最令他心痛的是,与寸心两人千年夫妻最终却是劳燕分飞,一个当了冷酷无情的司法天神,一个却永囚西海,那轻柔的月光再也照不到他的身上,总有一丝阴影挡住那片月光。

我哮天犬下到凡间才知道,我的主人二郎神的故事在《封神演义》中,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他是姜子牙手下法力最高、最英勇善战的将官,没有一个人的本事能比得过他。两军阵前,只要杨戬出马,没有不得胜的,为姜子牙伐纣立下了汗马功劳,一直是人们最喜爱的形象;在《西游记》里,连孙悟空也败在他的手里。但是,后来传说中的宝莲灯故事里,二郎神杨戬却被塑造成一个反面角色,充当了封建势力的化身,一直流传在民间。

二郎神杨戬的形象,不论他代表什么立场,总是再次让人们想起这个风采多姿,英勇善战的神话人物,也留下了华山、灌江口、二郎山等带有神话色彩的旅游胜地,以及优美动人的民间神话故事。

这些故事我都喜欢,只要是书写我主人的,我都喜欢,哪怕你们说我是狗。

虽然玉帝也自认当初太冲动,但主人的旧恨深深种在他心头,万余年来,从来不认玉帝为舅,也不听天庭号令,是个听调不听宣,能请不能派的自由地仙。

姜子牙伐纣结束以后,奉元始天尊之命打开封神榜,封所有战死的双方将士灵魂为天宫众神,肉t%u1D0成圣的李靖、哪吒、杨戬、雷震子等做为天宫法力最高的军事将领,成立了天宫中的巨神大仙,以后就有了天兵天将。

共工、夸父、女娲、蚩尤等人,各就各位,修身养性,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主人贵虽然为神灵,其实,在浮华的天庭,他并不快乐。他是背负着骂名走马上任,住进了真君神殿。

回过头来,再想想。

一幢幢,一件件,主人细数每一件事关自己的爱恨情仇,哪一件不是和王母有关。

这种仇恨能随着时间慢慢淡去吗?

关于主人的恩恩怨怨,真的就此打住了吗?不会的,肯定不会的。

=======================================================================================================

我把视线离开杨诚诚的博客,将身子靠在椅背上,留意着地上的哮天犬。

这么巧,昨天晚上我的车撞上哮天犬,恰恰是昨天晚上,杨诚诚才开始写下第一回《我是哮天犬》,真是无巧不成书,缘分吗?

我感兴趣了,期待杨诚诚接下来有什么研究?

昨天开始写的,不出意料的话,今天晚上,应该还有第二回,我期待,故事里的事情都是我耳熟能祥的,没有半点离题,好奇就好奇在杨诚诚的开篇之文上,她不是说了这一切都是阴谋吗?怎么就成了阴谋了?

我纳闷。

我不由得在回头再看序言,认真看关于杨戬的那段话。

最引我注意的是对杨戬的定位:天庭之上最可怜、最可悲的神仙,是一个被利用的棋子。

我又重读一遍序言的原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