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358章延长寿命的纳米技术

2021-08-29 作者: 小啊小提莫

上古战场的战士也经常被骗。他们的上司骗他们说死在战场才能上天堂,不然就只能下地狱。于是愚蠢的战士们就拼死作战。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到了秦朝时期。长生才第一次获得实践。

出于对至高无上的权力和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的贪婪,秦始皇对获得长生梦寐以求。为了实现自己的不死的梦想,秦始皇果真派了徐福率领上千名童男童女,去东海为他寻求不死仙药。结果,不死仙药没有取得,徐福等人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后来,有个方士说能为秦始皇炼制不死丹药,秦始皇信以为真,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请方士为自己炼制不死仙药,结果,秦始皇被骗,方士被杀。秦始皇追求长生的事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受到秦始皇的影响,汉武帝也重蹈了覆辙,他派人用铜修建了高三十丈,周长为一丈七的承露盘,据说用此承露盘接收来的承露混合玉屑服用可以实现人的长生。同样的结果,汉武帝也以失败而告终。

秦始皇实践长生的行动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其影响却不小,世间因为他的这次行动流传了很多关于长生不老药的传说。有人说服用金丹可以长生;有人说吃了人生果可以长生;还有人认为吃了云母片可以长生等。正因为有了这些传说,我国才有很多位皇帝:如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以及明世宗朱厚熜等人,皆因服用含有汞铅的长生不老药——“金丹”中毒而未尽天年。

皇帝们追求长生的失败,使得世人给予长生的评价是——长生不可能实现。加上现实生活中的确没有一个长生的人,因而,人们更加自信地认为,人类绝对不可能实现人的长生,长生是违背规律的。但是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或许将来的人类可以实现长生不老。

现在,二级文明,虽然无法长生不老,但是却是可以大大的延长人类的寿命。

前世的地球,对于长生,也有过一定的研究。

科学家们也在致力于研究许多化合物的特性以寻找延长生命的要素,如白藜芦醇(葡萄中发现的一种物质)、雷帕霉素(提取于复活节岛上一种细菌)和由p21基因组成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能够在细胞中抑制其他蛋白质形成淀粉斑,而这种物质与阿茨海默症有关而且可能会促进癌症的发病。

据报道,2000年塞内克斯生物科技公司正在研制某种药物,这种药物可以实现某种程度上的抑制作用。研究人员还继续对一种名为端粒酶的酶进行深入分析,这种酶可以减慢端粒的萎缩进程。端粒是一种dna序列,会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逐步变短直到细胞最终变异或死亡。2009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端粒和端粒酶工作原理的发现者。近期的研究发现也验证了端粒酶的功能。

《自然》杂志于2010年11月公开的一项研究中,老鼠被抽取端粒酶后再被植入,这一过程发生了奇迹般的返老还童现象。从技术上讲,数年前人们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体内端粒酶的水平,但这种技术至今未得到临床评估。同时,两种在人类身上试验的化合物已于今年投入使用。这两种化合物分别是sirt1和stacs,是两种合成催化剂,它们可以模拟热量限制效应。在多个物种身上进行的试验表明,这种效应可以放慢新陈代谢速度,缓解老化进程。据哈佛医学院病理学家大卫-辛克莱尔介绍,进行试验的物种包括酵母、灵长类动物等。

飞船上,李安和女孩子们进行着互动:“研究基因技术延长寿命,关键在于纳米技术,如果我们的纳米技术能够得到突破,那么我们每一个人的寿命,至少可以达到五千年!”

五千年,对于一个宇宙来说,可能说是短暂的,但是对于李安来说,却是十分的漫长的,地球的天朝,也不过5000年的历史!

“大家分别选择一个方向研究吧!”

李安布置了任务。

纳米生物技术是国际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在医药卫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明确的产业化前景,特别是纳米药物载体、纳米生物传感器和成像技术以及微型智能化医疗器械等,将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卫生保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一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千分之一微米。从具体的物质说来,人们往往用‘细如发丝‘来形容纤细的东西,其实人的头发一般直径为20-50微米,并不细。单个细菌用肉眼看不出来,用显微镜测出直径为5微米,也不算细。极而言之,1纳米大体上相当于4个原子的直径。dna链的直径就是一纳米左右。

如果纳米技术能够得到突破,这影响到的可不仅仅是延长寿命,还有纳米材料工程,纳米物理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化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技术和纳米计量学等一系列的科技的发展!

甚至,当前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在材料和制备、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医学与健康、航天和航空、环境和能源、生物技术和农产品等方面。用纳米材料制作的器材重量更轻、硬度更强、寿命更长、维修费更低、设计更方便。利用纳米材料还可以制作出特定性质的材料或自然界不存在的材料,制作出生物材料和仿生材料。(我的小说《全能学霸》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