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理顺的是税收,这也是多伦经济特殊才能有如此效率,王颂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他将现代的一些做法提供给陈淑珍,让她思维上有了更多的途径。整个多伦的税收分为商业、农业和工业三个大块,其中农业最为简单,种植按亩收,畜牧业按交易的头数收,工业也不复杂,这里只有简单的初加工,不管生产什么产品,都按统一的销售额来收取,只是划分了不同的档次,生活必须品收税最低,平均不到百分之十,佛像等非生活品收取税率相对较高,有些达到百分之三十。唯独麻烦的是商业,有些买进卖出利润并没有想象中高,考虑到商业对多伦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非常大,陈淑珍最终还是同意采取固定营业税的法子,各家商户核定营业额,然后按照一定比例上税,不管以后经营额如何变动,所上的税金固定不变,每两年重新核定一次。
税收改革的整体阻力并不大,毕竟在这之前,各种税、费、厘金加起来要远远高于现有税率,各方唯一担心的是这个政策是否能持久,还有就是未来的省府是否会同意,是否会有其他摊派。
除此之外,最大的阻力来自寺庙,包括汇宗寺在内,都有大量的产业,以支撑庞大的喇嘛人数,也包括各寺庙庞大的开支。按照各寺庙代表所说,这是佛的产业,怎么可能上税,千百年来都没有这个说法。
松动还是来自汇宗寺,这与特木德剿匪有很大关系,在剿匪中,特木德缴获了不少寺庙用品和唐卡、佛像等与佛事有关的东西,他特地将这些物品送到师部,想看看赵子梧如何处理,不管怎样,他还是蒙古人,赵子梧在这方面的态度他很重视。
有老师王颂在,赵子梧绝对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不管佛像是纯金的还是贴金的,他都毫不动心,带着警卫营将十几大车物品押送到汇宗寺,与那音巧尔计活佛商议如何处理。
从国民军到奉军,见过抢的,没见过归还的,那音巧尔计活佛这次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对于他来说,东西不在于价值,佛家之物本就无价,他更看重的是赵子梧对藏传佛教表现出的应有的尊重,当赵子梧提出未来将提高对各寺庙的保护力度,保护民众信仰的自由后,那音巧尔计活佛觉得应该对他给予积极的响应。
“感谢赵师长的支持,我将告诫各旗,遵守县府的各项制度。”
“活佛,如果有可能,能否让各寺庙按照县府的规定,交纳税金?”赵子梧趁机提出要求。
这个要求让那音巧尔计活佛深感为难,“赵师长,这恐怕不妥当吧?”
“活佛先听听我的想法,再做决定可好?”见他要拒绝,赵子梧急忙道。
那音巧尔计活佛伸手示意他继续说。赵子梧喝了口茶,润了润喉咙道:“县府这次税收调整,有一个想法,这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好听话那音巧尔计活佛听得多了,他并不为动。
“活佛应该知道,如今多伦制定的税收很多都是和收入相关,对于蒙古人来说,只有养的多,卖的多,税金才多,如果一头羊都不养不卖,是不用上税的。”
“这个我略有耳闻。”
“活佛请想想,县府为何这么做?这其实就是陈县长和我共同的想法,只有民众富裕,县府才有更多的税收,这样,县府就会想方设法让民众富裕起来,我想,这也是活佛愿意看到的吧?”
“确实如你所说,我也是看到这一点,才愿意为你们宣扬一些东西。不过,赵师长,这和寺庙收税应该没多大关联。”
“确实没有直接的关联,这主要是从收取税金后的使用来考虑的,按照陈县长的方案,多伦县府税收主要有几个用途,一个是为军队提供一定的资金,这个我并不想隐瞒,不过陈县长已经和我达成共识,用于军队的开支不超过县府收入的三成。”
这一点,那音巧尔计活佛确实没想到,他盯着赵子梧,显得非常有兴趣听。
“那剩下的七成如何用?总的想法是县府日常开支尽量不要超过三成,剩下的四成用于改善多伦的民生,比如道路、教育、医疗、治安等等,如果有剩余,还可以用于扶持民众,要想重现多伦往日的辉煌,维持多伦在藏传佛教中的中心地位,活佛是否觉得各寺庙也应该出一份力?否则单靠县府是不能够实现的。”
赵子梧的话让那音巧尔计活佛沉思起来,也许多伦的商业繁荣他不关心,但赵子梧所说重现多伦佛教中心地位的话确实让他动心了。
“赵师长,如果各寺庙缴税,能得到些什么?”
“别的还不好说,不过改善通往各寺庙的道路,一些重要庙宇的修复,各大盛事的组织与治安还是可以做的。除此之外,一些佛教书籍的出版,重要僧侣来访的接待,县府也可以给予支持。”
“其实,我对赵师长的想法很赞同,只是赵师长所说如何能做到?”
“一切只有走着看,我想说的是如果我真要搜刮,大可派兵抢便是,也用不着在这和活佛商议。”
那音巧尔计活佛闻言也笑了,这不是没有先例,奉军就不跟你废话。
“这件事我不敢保证,汇宗寺可以按照赵师长所说缴纳税金。”
赵子梧闻言大喜,汇宗寺什么地位?只要开了这个头,剩下的就好办了。
“多谢活佛支持,县府税收也紧紧针对寺庙附属的产业,鉴于寺庙的特殊,采用额定税并减半,说实话,向寺庙收取税收也是想向多伦民众表明没有特殊性。”
“赵师长的想法我已经清楚了,请转告陈县长,等有空我将去拜访她。”
理顺税收算是对多伦未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但由此带来的问题便是初期县府收入将大幅度下降,五十万是死钱,看着多,其实并不经用,短期之内还需要有其他来源。
陈淑珍知道赵子梧需要维持庞大的军队运转,未来还需要靠她来解决经费,她必须自己想办法,阳高的做法并不能完全照搬,一来这里气候条件比阳高要恶劣,二来是人口严重不足,开垦土地并不现实。
唯一能想到的只有工业,而在工业中唯一有基础的也只有皮革和盐业,经过调查分析,听取孙名望等商人的意见后,她决定建一个大型皮革加工厂和一个盐精加工厂。只是眼下战事未了,难以前往天津和选购设备,只能先选择厂址和矿址。
此时赵子梧已经回到军营,开始新一轮的整兵。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