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
小半个时辰后……
“我如今强调的多非法家之言自有我的道理,不是劝你定要持“薄法厚儒”甚至是“废法从儒”这类的想法,而是让你拓开眼界,莫要将治国之道囿于一家。法之精髓今后回秦自有人授你,现下无需我来多言,不过你遇到感兴趣的提出来同我讨论也是可以的。至于儒墨道这些,料想将来无人与你分说,那便由我来做。”
回……秦?那个地方于娃娃来说既远不可及又仿佛近在咫尺。远是因地域所限,近却是这些年时时听别人提起,他也憧憬了不止一次。怔怔地看着赵高,娃娃在心中茫然问道:还有可能吗?
赵高不知他心中所想,只当他还有困惑,突然想起从前看过的一句话,于是轻咳一声,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起来:“从前有个叫唐的国家,他的君主李隆基在看《老子》时说过一句话:‘取之于真,不崇其学’【1】。此言放在对待百家之论的态度上最为合适。若你能终身铭记,不偏不倚地取用各家要义,也不枉我教了你这么些年。”
娃娃被他哄骗得一愣一愣的,鼓着腮帮子乖巧地点点头,却还是有些不解:“小高说的道理我好像懂了,以后听你的便是。不过这个人名字真奇怪,还有……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唐王和他的国家?”
时常对娃娃胡言乱语这事,赵高就从来没觉得理亏过,眼下被娃娃一脸狐疑地追问,他显然也不知脸皮为何物,大言不惭道:“书里写的,所以你要多看书。”
赵高那一脸“我没骗你”的笑容看起来当真是十足的真诚,但娃娃“哦”了一声,忍不住又问:“那书名是什么?”
“……”
赵高神情不变,却默了一默没有说话,娃娃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反替他解围,“小高你忘了吗?”他好心问道。“嗯……忘了”,这回赵高答得那叫一个斩钉截铁温良无害,娃娃居然傻傻地信了。
莫看娃娃在赵高这里这么好骗,换成郭开来做同一件事娃娃未必买账,所以赵高“不愿辜负”娃娃的这份信任,在这些事情上忽悠起他来一贯很是心安理得。
说起郭开,就不得不提眼下朝中的局势。现如今太子嘉的日子越发不好过,他在朝中虽因办事持重颇有影响,但毕竟年轻,为人处世少有“知圆守方”的态度,所以也不是人人都看好他。廉颇、李牧在的时候,朝中清流气盛,还可保他无虞,眼下二人在外带兵鞭长莫及,朝中不少墙头草就倒向了他父王那边。
他自许所作所为皆是替赵国考虑,加上被那些“清流之士”夸得久了,也惯出些孤高之气,李牧在的时候还时时提醒着他,眼下没了李牧,便有些收不住了。他虽无心和自家父王闹得水火不容,可他父王的一些作为实实在在令他心寒,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谏无效,常有针锋相对的情形,父子间的情分也越磨越薄。
细细算起来,除却自身原因,太子嘉几乎可以说是折在了郭开身上。以往所见,但凡大奸大恶之人,都爱将自己的邪性敛了又敛,藏了又藏,生怕别人察觉,不方便日后行大奸之事。可这位仁兄不同,他那脸上明明白白写着我就是个奸臣,既不去敛,也不去藏,日日顶着大奸脸招摇过市,那叫一个坦荡。
不过这样的人却也有一个好处:有时候人们反而容易忽视太过明显的东西,但其实他就大摇大摆地站在那里。就好像强光之下人眼视物会出现一定的盲区,甚至导致短暂性的失明,难以看到一些东西。
这个好处会让人错误地低估他的破坏能力,从而放松戒备。郭开恰恰正是这样一个处世之道。太子嘉越是对他不屑,越是容易放松戒备,轻易被他一步步引导着,渐渐走向孤立无援的困境。
赵高一手支颐,一手安放在琅环阁窗台上,对着外面错落有致的宫阙想着这些正出神。娃娃一抬头唤了声“小高”他也没有察觉。不得已揉了揉在地上蜷缩麻了的双腿站起来,这两年他虽然长高了不少,但还是这么站着还是无法从这里看出去,于是蹑手蹑脚爬上窗台前土砌的台阶,凑到赵高身旁向外远眺。午后的和风拂在二人面上,舒爽而温馨。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