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子龙以刺刀开路的情况下,山寨体制开始上路了。
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的完善法律,时不时提点意见,培植新兴势力登上政治舞台。
这种变革,放在明朝的任何一个时期都绝对不可能完成。但只有在明末,经历了外部战争和内部动乱的洗礼后,才有那么一丝可能性。
不过,伴随着朱同志开挂而来,这种一丝可能性,就变成了绝大机率可能性了。
当然,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完成政治变革从来都不是一件快速而简单的事。
民间的各种顽固势力和新兴势力之间的对抗,还有间接的与朱子龙之间的对抗,这才刚刚拉开序幕。
京师的百姓早就恢复了正常,各种商店也是开始照常开业。
该做事的做事,该吃饭的吃饭。妞照XXOO,饭照吃,活照干,对百姓而言,特别是对大明的百姓而言。体制的变化,还不如菜市场的价格变化,更让他们关心。
对他们而言,以前的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下班。
现在的天启皇帝,十几年经常睡大觉,都是无为而治,哦不,垂拱而治。
唯有文人和新时代学生,才会就此展开激烈的争论。
很多新的东西虽然报纸上反复宣讲,但是效果很一般,别说普通百姓了,就算是读书人也都难以理解全部。
不能不说这次改革显得有点生硬,但是任何一次改革本身,哪有不生硬的?
何况,还是以朱子龙的刺刀下,强硬态度进行的。这自然是正常的!
时间,没错,时间,只要时间够长,一切习惯成自然后,都会变好的。
当然,仅仅只用时间来平复这些自然还是不够的。
朱子龙的参谋团队,还给出了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的提议,这和朱子龙的想法不谋而合。
后世的美帝选个总统,个人都能花上十几亿来做广告战宣传。这大明搞个变革,还不得只少花几百亿来,进行长期的国民洗脑宣传?
用一句现代的话来总结,占领宣传阵地。为个人多露脸,则个人出名。
为政策多露脸,则政策施行快速通畅,效果显著。
一时间,结果自然是规模越来越大,京师还有其他的报纸,也都搀和进来了。整个大明各路文人和官员,都往报纸投稿,发表自己的见解,各陈利弊,说什么的都有。
但是主流观点,必须符合正面观,也就是要水军,要喝血,嗯,少反对意见。
最终邸报全国,新的科举和国会等制度,算是出台了。
一切的一切,朱子龙的理解就是,只要军队不乱,大明的未来在自己手上,只会越来越好。
当然,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
朱子龙要做的事情太多,大明这边有自己人帮忙,内部各势力自我磨合,又拉上了帮手后。他的工作重心,也开始渐渐放在其它地方了。
-
比如说,东三省自山海关以外,通了火车的事。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