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一〇九九章 谢迁的妥协

2021-08-30 作者: 天子

大致确定京畿戒严的事情后,剩下的西北战事就没太多可讨论的了。

基本的共识,西北这一战不宜扩大,适可而止,至于沈溪的死活没人关心。

京城自皇帝往下,包括谢迁在内,都觉得沈溪在宣府畏战不前,殊不知沈溪如今所面对的,是鞑靼的绝对优势兵马,应对不当的话甚至可以令大明江山崩塌。

李东阳提前撰写一份《关于西北用兵的几点建议》,当众为朱祐樘讲述,综合起来有以下几条。

第一条是西北各路兵马,配合刘大夏进兵宁夏镇,令大同镇、宣府镇、太原镇等地人马协同作战,为收复榆林卫城以及延绥镇周边城塞、堡垒做好准备。

第二条是缩减西北军饷用度,在九边地区展开一系列休养生息的安民措施,同时规定商贾运送物资平抑物价,不得从中渔利。

第三条是为西北用兵有功人等请赏,对丢失国土的文臣和武将进行治罪,对不作为和出工不出力的将领、官员按延误军机论处,从流放、革职到降职、警告等等,形成完备的奖惩体系,不得有一人一处功劳不得奖赏,也不得有一人一处过错而未得追究。

……

李东阳深谋远虑,他在制定章程上滴水不露,这样一份西北用兵策略,他在家中反复斟酌后才拿出来,旁人很难挑出毛病。

如果站在战事真正结束的角度,李东阳这样的策略没错,无非是求稳,让朝廷可以在战争收尾后实现平稳过渡,尽快安置西北难民,恢复九边地区的民生。

可惜李东阳在未得到更多战报的情况下,仅仅依靠片面消息便做出规划和建议,忽略了关键的一条,那就是西北战事到如今根本就没有结束,反倒是已经进入关键节点,而关键就在于宣府镇的存亡。

甚至当前鞑靼人已经占据绝对优势,一旦宣府镇所辖外长城以及本身几大卫城沦陷,那大明京畿就会受到致命威胁,偏偏因为鞑靼人对情报封锁严密,朝廷上下竟不知宣府镇面临生死危机。

李东阳这样一份上疏,陈列条目很多,谢迁听了心中极为不快。

因为这其中有涉及沈溪的部分,他认为李东阳提出的惩罚条款有针对沈溪的意思……沈溪领兵出战后有怯战的行为,李东阳认为西北战局恶化,跟沈溪援救不力有关。

李东阳的上疏读完,朱祐樘陷入沉默,看起来皇帝似乎是在思考,但其实此时朱祐樘整个人已经非常疲倦,不想就这上疏发表任何观点。

侍立一旁的萧敬是在场人等中唯一可以面对皇帝的,他掀开帘帐凑上前,问道:“陛下,李大学士条陈已说明,陛下准还是不准?”

朱祐樘勉强睁开眼来,稍微摆手,未置可否,但萧敬看出皇帝此时很累,累到没力气说话,当下识相地点了点头,走出帘帐,恭敬地说:

“陛下准了李大学士的奏请,几位,先行回去歇着,陛下躬体欠安,诸位不必行礼告退,让陛下多休息!”

李东阳本来还想说什么,但观朱祐樘的身体状况,识相地行了一礼,跟随谢迁等人离开乾清宫寝殿。

出了宫门,马文升叹了口气:“陛下如今沉疴不起,却还在为国事操劳,我等应该更加勤勉克己才是!”

一听就是场面话,张懋笑着应“是”,张鹤龄不想在马文升面前惺惺作态,至于李东阳则完全没有搭茬的意思。

这会儿该出宫的出宫,要回衙所的回衙所,谢迁几步追上李东阳,质问:“李大学士,你这是诚心要让沈溪小儿不得归朝,是吧?”

之前李东阳进言,别人没听懂,但谢迁看得明白,因为谢迁觉得李东阳之前条陈的建议有针对沈溪的意思。

李东阳侧目看了谢迁一眼,问道:“于乔说这话,是否僭越?为人臣子,进言之事岂能轻易与外人谈及?”

李东阳跟谢迁同为阁臣,关系最是要好,出了乾清宫吵架这种事很难看到,刘健不在,别人上前劝说份量都稍显不足。马文升和张懋都是明哲保身之人,至于张鹤龄,乐得看笑话,更不会主动掺和进这事儿。

“沈溪出兵后确实进兵缓慢,但之前他曾上疏,说宣府镇防备乃是九边防守重中之重,他会协同驻守宣府,如此岂是如你所言的不作为?”谢迁怒道。

谢迁一气之下将沈溪给他写的私信内容说出来,直接点出宣府镇防备之事。

在谢迁提出来前,朝中上下都未正视过此事,只有沈溪写回奏本,言及要请调京畿周边大军往援宣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