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209、《夜谈——“低质量的社交比不过高质量的独处”》
作者:顾雪林
这些年,常听一些年轻女记者谈到:“低质量的社交比不过高质量的独处。”开始我并没与在意,以为,这些女记者不过谈谈而已。
谁知,近日我才知道,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他们在实践中的事。我略有些惊诧!
这些年轻的女记者的个人条件都很好,有房(自己买房或租房)有车,为什么会选择“独处”?什么叫“高质量的独处”?
首先,“高质量的独处”也许是因为有了网络,把年轻人,从电视机前,带到了电脑或手机前,刷屏不止。
其次,有了个人的空间(住房)。
第三,年轻人的工作节奏太快,很累,需要独处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
互联网的天地太广阔了,信息太丰富了,每天都在变换,有如生活的万花筒。别说会吸引年轻人,很多老年人,还不是电脑上网或手机刷屏,乐此不疲。
网络,打开了人们社会交往的另一个空间。
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总是守在收音机旁,听广播。
改革开放初期,彩电进入一些家庭,看电视,成了老少咸宜的事。
21世纪初,电脑大幅降价,开始进入家庭,上网,吸引了几乎所有年轻人的目光,导致街头的网吧,开了一家又一家。
近几年,手机的功能大大改善,价格适中,尤其是上网功能强大后,吸引了几乎所有人的目光。再加上拍照功能的大大改善,替代了照相机;收付款功能的改善,替代了纸币;如今,又可以替代公交卡、身份证、医保卡等等。还在“新冠”时,绿码黄码,成为所有人出行的必备!
如今,年轻人上班要跑工勤,城铁或公共汽车,疲于奔命,成为有车一族,还要过几年,每天上班,回到家里,累得连外卖都懒得叫。
你让今天的年轻人,吃了晚饭去跳舞,太累;唱歌,毁嗓子;看场电影,没什么吸引人的片子;交个异性朋友,不见还好,见了还不如不见。于是,很多人都成了家蹲一族,在家里看看手机,上上电脑,想听什么歌,一键就成;想看什么片子,一搜就可。
呵呵,谁还黑灯瞎火的出门啊!
如今的电脑和手机,就像我们当年的收音机、录音机、录像机、照相机......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