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115章 二进宫

1天前 作者: 悟空不晕车

游志本以为这城南衙门会比城西衙门好一点,可是当他走进这衙门大堂之时,就明晃晃的看到这城西县令也在这里。“看来官官相护这个道理还真的是有点道理啊!”游志在心中暗叹道。

“堂下犯人你等可知罪,还不速速下跪!”这城南县令拿起“惊堂木”啪的拍在桌案上,并很有威严的对着底下众人说道。

这自古都是民拜官,所以这官老爷一拍惊堂木,那都是哗哗的下跪。当然,这次也是一样。别说什么剑神了,或者是番人了,或者是长安的世族子弟。这只要是见了官老爷,那都得乖乖的下跪。

“我说中间那个又矮又丑的(游志在里面最矮,而且也长得很抱歉!)你是聋了吗?叫你下跪呢!”县老爷有点不耐烦地说道。

“抱歉啊!根据大汉律,这有官身之人,见到长官只行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并不用跪拜,这根据汉礼来讲,我现在只能跪拜君(皇帝),亲(双亲),师(老师)!敢问县令大人,你是这君,亲,师的那一个啊?”游志不卑不亢的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div>

汉律是汉代法律的总称。汉承秦制,西汉建国初期,依然继承着秦朝的各项基本制度。随着战乱的逐渐平息,统治者冷静下来认真总结秦朝兴亡之得失,于是开始对治国之策作出了许多重大的调整,使得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巩固。因此,汉朝法律制度既有继承秦朝的一面,也有进行重大改革的方面,使其封建法制得到日趋成熟。汉律是汉代法典的总称。《后汉书·孔融传》:“《汉律》与罪人交关三日已上,皆应知情。”《汉律》有九篇。 李悝刘邦所撰六篇,《盗》、《贼》、《囚》、《捕》、《杂》、《具》也。 萧何定新律,增补《擅兴》、《厩》、《户》三篇,合为九篇俗称《九章律》。程树德《九朝律考·汉律考序》:“汉萧何作《九章律》,益以叔孙通《傍章》十八篇及张汤《越宫律》二十七篇,赵禹《朝律》六篇,合六十篇,是为《汉律》。”

“他撒谎,前几日这小子还在城西衙门下跪来着,怎么今日就有官身了啊!”这秦寿从后堂跑出,迫不及待的要揭穿游志上一次去衙门的事情。

“混账,还不下去,衙堂之上不可造次!”这城南县令虽然跟城西县令有交,但是在这大堂上面还是要遵守礼法典章的。所以这白身秦寿在后堂跑出诈唬,那也是一样被县令训得灰头土脸。

“戏游,本县从城西衙门得知,前些日子你也是犯事在大牢里待过的。怎么今日你就已经有官身了啊?莫非你在诓骗本县?”城南县令倒是说的有理有据。

游志也不跟堂上的县令废话,于是底气十足的从怀中掏出一枚印章和官身文牒。

这动作果然是具有杀伤力的,只见这城南县令也是有点大惊失色。不过还好,他掩饰的比较好,只见他微微整理了一下衣袖,然后叫一旁的书吏把游志的印信呈上来检验一番。

“大人,够不够,不够的话,我这里还有一枚官印和文牒。”这游志开始装起逼来,因为近来他实在是太憋屈了。钱没赚到不说,今天还被抓回衙门来问话。(这一个人在两地当官确实比较荒唐,不过这汉末本来朝纲就混乱,皇帝昏庸,所以这种事情也是不足为奇。)

这城南县令一一查看了游志的官印和文牒,然后叹气的说道:“戏游,虽然你已有了官身。但是我接了人的举报,说你趁夜偷了翡翠山庄的一箱黄金。可有此事?”

“大人,这翡翠山庄就属于城南管辖,您应该最明白,这翡翠山庄是个什么地方吧?而且,我拿了这一箱黄金可是一分钱没花,这钱现在就在张大人府上。要不您带人去那里取回来?”游志如实的回答道。

“张大人?哪个张大人?”毕竟这洛阳可是现在这大汉的首都,所以说这张大人,那范围太广了。

“还有哪个张大人,就是现在皇帝陛下身边的常侍张让大人啊!”这游志今天总算是沾了十常侍的一点光了。

“混账,这常侍张让大人怎么会认识你这么一个俸禄只有区区一百石的小官,莫非你在诓骗本县!”虽然这游志有了官身,但是这官都是县级以下的低级官吏,就是这城西县令官阶都比他游志高上几级,所以这县令根本就不把游志说的话当真。

“县令大人,如果你不信我的话,可以去请张大人过来验证啊!”游志反正是身正不怕影子歪,这把张让叫来更好,这样不仅可以吓吓这昏官,还可以为自己证明“清白”。</div>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