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汉代人喜欢吃饭,可以从他们的文学作品中看出一二来。
《蜀都赋》中描述当时成都豪富们的生活是这样写道:“终冬始春,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嘉宾。金罍中坐,肴槅四陈。觞以清醥,鲜以紫鳞。羽爵执竟,丝竹乃发;巴姬弹弦,汉女击节。起西音于促柱,歌江上之飉厉;纡长袖而屡舞,翩跹跹以裔裔。”
还有汉时所传的《古歌》也有这样说:“上金殿,着玉樽。延贵客。入金门,上金堂。东厨具肴膳,樵中烹猪羊。主人前进酒,弹瑟为清商。投壶对弹棋,博弈并复行。朱火飏烟雾,博山吐微香。清樽发朱颜,四座乐且康。今日乐相乐,延年寿千霜。”
汉代人不仅是喜欢吃饭,那也是普遍的嗜酒。因此对酒的需求量也是特别的大。就是那《汉书·食货志》也曾言过:“有礼之会,无酒不行”。
这无论是皇室、勋贵或者是富商,那都是有自设的作坊制曲酿酒的。另外也有不少自酿自卖的小手工业作坊。由于民众对酒的需求量大,所有—些作坊的规模得到快速的发展,因此有不少的作坊主成为了巨富,有的甚至“富比千乘之家”,这可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事实。
这汉代人喝起酒来,那是特别的夸张,而且从来不会被怕说成酒鬼。第一是这汉代酒的度数很低,所以一般也是喝不醉的。二来就是喝酒成为了一种文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div>
这喜欢喝酒的汉代名人可是不少。
如孔子的后世子孙孔融就十分喜爱喝酒,常叹道:“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英雄记钞》)。还有东汉着名文学家蔡邕,也曾因醉卧途中,被人称为“醉龙”(《龙城录》)。
在《史典论》中,荆州刺史刘表为了充分享受杯中的乐趣。还特制了三爵,大爵名“伯雅”,次曰“仲雅”,小爵称“季雅”,它们分别容酒七、六、五升。在设宴时,所有的宾客都要以饮醉为止。这筵席上还准备了大铁针,如果发现有人醉倒,就要用这铁针去扎他,以此来检验到底是真醉还是佯醉。
所以说最好不要在汉代逃酒,这时代的人可是很极端的。
张飞就曾在徐州因为吕布的岳父曹豹(其女曹氏为吕布的次妻)不多喝酒,给他来了一顿胖揍!
在《汉书·高五王传》中也提到过一则小故事。齐悼惠王的次子刘章,有一次他侍筵宫中。吕后令他为酒吏,他就对吕后说:“臣为将门之后,请允许以军法行酒”,吕后未加思索便同意了。这所谓的以军法行酒,也就是要说一不二。在酒酣之时,吕后宗族有一人因醉逃酒,所以就悄悄地遛出了宴会大殿。而刘章看到后便赶紧追出,然后拔出了长剑当场斩杀了那人。(这就是在汉代逃酒的下场啊!)
还有《三国志·吴书·张昭传》也说过,孙权在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命宫人以湖水洒群臣,命群臣酣饮至醉,而且要醉倒水中才能放下杯子。
举这些例子,作者就是想说,汉代人对吃和酒那都是刚需。所以游志要在汉代买酒楼那绝对是个赚钱的行当!</div>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