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293章 怪异的笑

2天前 作者: 凉凉沧桑

不是他心胸有多宽广,最主要的是,林教授是他的恩师,更是他的上级,如果不是他的提携,自己就算再多几年的资历,都不可能得到现在这份工作。

因此,于公于私,无论是工作还是其他的事情,他都乐意听从教授的安排,并从感恩的角度出发,尽量做到十全十美。

七点三十分,林泉准时到了徐南市古文化研究院门口,由于他太早,门卫都有点惊讶,但还是友好的跟他问了早安。

进了大门,他感到自己可笑。因为刚才保安的惊讶表情。

如果在一般单位,早到和加班都是常见的事,但对于自己现在所在的单位——连加班都少,就更别说是早到了。

徐南市古文化研究院,隶属于徐南市文物局。

徐南市或本省出土的文物,均送往这里检验和分析,最后由研究院形成报告上报文物局。因为徐南市乃徐南市所在省,都不是华夏历史发展的主要省份。</div>

所以,所谓的文物根本不多,既便出土的,也并非什么震惊考古届的玩意,顶多也就是些陶片银铁器什么的。如此也就造成了林泉单位的工作量不多,工作轻松,很少有什么加班之类的。

他这次之所以要加班,不是因为工作量太多,而是文物局领导要的报告太急。

送来分析的是四五枚金币,出土的地方是一个市属工程单位进行的重要工程。工程队挖出的一个类似于土窖式的方形砖石建筑残骸,然后上报文物局。

经文物局挖掘只挖出这么四五枚钱币。文物局火速送往研究院要求检验,主要是检出钱币年份材质,以此来推断出土地点有无更多文物和实施保护。

因为涉及到工程进度,因此文物局领导下令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分析报告。

截止到昨晚六点,林泉已经分析完毕,送走来取回钱币的文物局人员后,只要加班两个小时,他就可把整份报告完成。可是当他伸完懒腰准备加班的时候,林教授却进来说今晚不用他加班,报告明天再写。

林泉开始是一愣,随后就点头称是,并快速的收拾好东西跟教授告辞。

他知道教授要干嘛,如果教授需要他帮忙,就会让他留下,否则,他都会这么直接的下逐客令。

林教授是研究院的院长,只不过他不喜欢人家叫他院长。因为这使得他觉得跟同事们有隔阂,所以大家一律叫他林教授,称呼可以是教授,但是谁也没有忘记他是院长的身份,以及院长的权力。

林泉知道,林教授不让他加班,是因为他要用这个办公室以及那些检测仪器。他更加知道,林教授一直以来,都利用职务之便帮社会上的古董商贩检测分析古董。

至于是不是赚取些外块,林泉不清楚。以林教授的说法是:盗墓和盗卖古董在华夏相当盛行,以法律为手段的禁止可以说是形同虚设。

很多古董或文物,也许国家相关部门连见都没见过就流往海外。与其让这些古董文物存在于商人炒起的商业价值里,不如让它们起到最基本的作用——做为历史见证物。

其实,林泉挺趋同于林教授这种说法,一个身具历史价值的古董,它最基本的价值就是作为历史的见证物体。人类要预见将来可能无所凭靠,但要了解过去,古董或者文物就是最好的渠道线索。

而林教授这种以揭开历史之秘为理想的人,自然对古董是趋之若骛,他要着书立说,昭告天下自己所考证的历史,当然需要更多的真实数据。

林泉还觉得,林教授或者很早就开始帮助合法或不合法的古董商,在鉴定古董,因为他经常性在清理办公室时,看到教授未喝完的咖啡或面包,又或者是甚至连仪器都未曾关好。

至于说到利益这方面,他几乎可以断定这并非教授所想。虽然院长是个小官,但这份待遇加福利绝对让他衣食无忧,最重要的是,教授至今孑然一身,对金钱没有那么大的追求。他能破格提拔自己,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据。他爱才而不是爱财,林泉坚决这样认为。

现在,林泉走在二楼的走廊里。研究院并不大,楼房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的,外表与徐南市那些金壁辉煌的高楼大厦显得格格不入,内部装修也只是一般,只有两样功夫做得很足,那就是防尘和防潮。

因为检测仪器需要在干净干燥的情况下进行工作,所以这两点要求极高。所幸的是,这两点都做到了。

林泉的办公室或者说工作场所,在走廊的最后面,那是全研究院最大的一个房间,房间的四分之一隔成了林泉和教授的办公室,其余的空间成四方的环形摆满了各类仪器。中间一张简易的不锈钢桌子,桌面上铺着防静电的PVC胶板。

平时,所有文物局送来的出土文物都在这里检测分析,而进门靠左就是林泉的办公室,里面除了靠墙一排文件柜,就是只两张办公桌和两台电脑。

林泉开了门,看到里间的灯还亮着。</div>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