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到!绝不食言!”于伯显也是高兴的回答道。
随即两个人继续寒暄了几句便分开了,纪轩荣是直接打道回府去了,他今天就是来跟老楚王禀报南鼓街的伤人案的,现在禀报完了,任务也有了,留在宫中也没什么意义了。
至于于伯显,他做的事情和他刚才说的别无二致,就是直直的来到了御史台,跟御史台里的几个同级别官员打了声招呼,便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拿起宣纸开始提笔拟旨了。
御史台不大,但是几乎都是精装简要的,御史上承天子下承百官,除了老楚王一人,没有人可以命令或者指示磨铁御史去做某件事,如若被发现,直接处死。
当然了,作为御史,是具有先斩后奏的特权的,特别是当君主派某个御史去某个地方监察某个官员的时候,御史如若发现官员犯下了大错,是可以直接凭借君主赐予的证明身份的东西对官员进行处置的,不再另需先行上报君主,这便是先斩后奏的特权。
迄今为止,于伯显没有用过这个特权,不管是在哪个时候,早年的于伯显经常被派到楚国各地监察地方官员,但都是上报君主后才对地方官员进行处置的。
他做事的方式让君主认为于伯显他不太依靠先斩后奏的特权,也就是说,于伯显其实是真的拥有能力的,因为他没有用到过君主赐予的能力,还能把事情办得很好,这足以证明他的能力了。
写了好一阵子,于伯显的最后几个“兴瑞三十七年九月四日诏”终于写好了,他停下了笔,把笔放好,随后把宣纸拿到了手上,认真的看了一遍。
在御史台里,御史之间是禁止相互讨论各自的做事“内容”的,一般就是某个御史得到君主的命令后独自做好就行了,不必跟其他御史讨论,因为君主下发到御史台的命令一般都是最终命令了,不会轻易更改的。
于伯显看着自己写的一串串的黑色字体,认真的查看每个字,待确认无误后,又用嘴巴对着宣纸吹了吹气,让墨水干得更快一些,随后又放在桌子上,用推木将宣纸推了一遍,让宣纸变得更为的平整。
这就是楚国拟旨的过程,从接到君主命令的时候,到下发诏书之前,几乎对诏令的所有事情都是同一个御史在做,于伯显他做了几十年了,早就极为的熟悉了。
几十年来,并未出现过一次差错。
他把宣纸平整的放在木盘上,用推木压着,然后起身双手捧着盘子出了御史台。
最后一步便是呈递给老楚王进行最后的复验,老楚王也确定无误后盖上王印,即可立即下发照办。</div>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