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百姓就饿的人相食了,可派去与流寇作战的士卒发牢骚说福王府库堆积着百万钱财,我们却要饿着肚皮去送死。
得知此事后,他给福王写了封信,希望他能够体量一下大明的军队,事情紧急,拿出点银子来犒劳士卒。
否则到时候没有人帮他守卫洛阳的。
“河南三年奇荒,亘古未闻。村镇百姓饿死一空,城市皆杀人而食。
洛阳城外处处被土贼盘据,加以流贼数万阴相结合,连破鲁山、郏县、尹阳三县,又六日之内,连破宜阳、永宁二县。
贼势汹涌,窥洛甚急。
无坚不破,无攻不克。
饥民之思乱可虞,人心瓦解让人忧虑。
最重要的抚台大军,没有一个人领兵来此,虽城中有操、义二兵,亦无粮饷。
更别说城头民夫又多是鬼形鸠面垂臂等毙之人。
城中一无可恃,有累卵朝露之危,还望殿下能够力挽狂澜,拿出粮饷,激励人心。”
吕维祺给他陈述利害,希望他能散财募兵。
结果福王已读不回,警惕海量个例,都是想从本王手里要钱的贼子。
你一个围剿流寇都不行被罢了官的人,也配与本殿下提意见?
况且福王本就吝啬成性,河南大荒,人相食的惨剧比比皆是,他连拿一文钱赈灾都不舍得。
吕维祺见给福王写信都不行,不想自己的养老生活就此中断,于是跑到王宫求见福王。
希望他能够出钱助饷,加强洛阳的防守。
不仅如此,吕维祺还给出了具体解决法子,一方面建议福王,敦促河南巡抚李仙风急派军队来洛阳加强城防。
另一方面又指出官府库藏如洗,要求福王为自己的身家性命
着想,拿出钱来解决军队的粮饷。
吕维祺特别举出宜阳、永宁二城被起义军攻破的事作为前车之鉴。
两座城里的宗室官绅,悠悠忽忽,靠天度日,一筹不画,一钱不舍,一言不听,如今都已经命丧黄泉。
他希望朱常洵不要充当眼光短浅的守财奴,最后落到没命享受的地步。
反正你的府库里的银子这辈子都花不完,莫不如拿出一点点来就能解决问题。
可是,朱常洵偏是个爱财如命的人,根本听不进去。
结果吕维祺只能动用自己的人际关系,赶快摇人。
总兵王绍禹带着参将罗泰、刘有义赶到洛阳支援,结果福王不让他们进城。
认为他们是李自成假扮的,绝不能被他们混进来。
吕维祺劝了好久,又拿了王绍禹的总兵印信之类的,才让总兵带着少部分人进来,其余参将都不准进城。
对于这种局面,吕维祺心如死灰,他自知如此局面洛阳定然是不可能守住的。
于是暗示福王自杀,名声很重要,千万不要受辱之类的。
福王表示听不懂,让仆人赶走了他。
李自成也不断的派人打探洛阳的情况,见官军的增援来了,有些心急。
因为他想要找火炮攻城,奈何质量都不怎么行。
“闯王,这些官军多来一些也好。”
李岩倒是不觉得明军越少越少。
人多就容易出乱子,尤其是按照明军那种分配不公,不好统一指挥的局面。
倒不如人少,心还能更齐一些,劲头都往一处使。
再加上福王是出了名的吝啬,那些赶路来的官兵,必然不会得到饷钱。
到时候只要咱们轻轻围城,就能得到与贺今朝围攻西安一样的结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div>
甚至比西安还要更加简单,至少秦王抠归抠,可还是花钱了的。
哪像福王分封虽然晚,但仗着皇帝宠爱,积累的财富数不胜数。
待到李自成听完了李岩的解释后,也颇为畅快的大笑起来。
福王这是自寻死路啊!
“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兵发洛阳,争取一鼓作气拿下此城。”
“是。”
李闯王的军队经过这段时日的接连胜利,也极大的增强了信心。
待到闯王刚刚靠近洛阳,被福王拒绝入城的大明参将罗泰、刘有义二人就领兵来降。
因为他们也要饿死了。
福王根本就不给他们提供粮草,更不用说什么有银子拿了。
索性咱们兄弟就投了闯王,到时候跟着闯王攻克洛阳,也有咱们一份吃食。
对于这些官军来降,李自成给与了极大的欢迎和重视。
无论如何,这些人手中都是有一些精锐士卒的。
官比贼寇做的还要厉害,现在他们剔除了官衣,那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再加上李自成真的非常缺人手,特别是一些老卒子。
李自成让罗泰等人大吃一顿,撤下明军的旗帜,换上闯王的旗帜,然后下令罗泰放炮轰击洛阳城。
这些火炮本来是罗泰带来用于防守洛阳,轰击闯王等贼寇的。
结果因为福王的一系列操作,反倒被反贼所用,真是说不出来的意外。
当然洛阳城当中的官绅也没有放弃抵抗。
兵备副使王胤昌守西门,知府冯一俊守南门,知县张正学守东门,通判白尚文守北门,总兵王绍禹和推官卫靖忠率游兵策应。
防守的部署虽严密,但守城的士兵不乐意为福王卖命。
有的土兵依旧在骂福王肉都吃不完扔掉,也不给他们吃,还卖什么命啊?
为什么要给他卖命?
可以说,守城的官军士兵以至一部分中下级偏裨都毫无斗志,根本就不想打。
要钱不给钱,要肉吃也不给肉吃,宁愿都丢了。
这种待遇,凭什么要因为保护他的财富而战死呢?
消息迅速在城头蔓延,甚至有士卒直接就被同伴吊着绳子下去,去投奔闯王李自成,希望他能打进城来。
李自成得知这个消息,极为振奋。
这说明官军已然没有任何斗志,洛阳城须臾之间就能被他所攻破!</div>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