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人谁都知道太子和三皇子关系不好。
这不但是因为太子表现得太明显,更是因为三皇子对太子来说的确算得上是威胁。
比起虽然优秀但是势单力薄的毓王,坐镇北疆的三皇子更要危险一些。
只不过三皇子常年在外,为人低调,这些年也不曾有什么野心,不然如今的朝堂恐怕就是三足鼎立的局面了。
但是三皇子老实是一回事,太子的提议却又是另一回事。
“陛下,将北疆五十万大军全权交给三殿下,怕是不妥。”
率先反对是兵部侍郎,在他眼里,五十万大军落在一个皇子手里,可不就是亲手递给了他一把造反的利器。
“陛下,臣异议。如今匈奴阴谋不明,若是不提早做出打算,恐怕损失极大。
三殿下镇守北疆多年,兢兢业业,从未有过任何不妥之处。所谓事从急权,臣认为太子提议可行。”
出声反驳的是殿前大元帅封奉傲。奉家一向是忠君派,他此时出声反对纯粹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
奉傲一出声,朝堂上的武将大多都附议。三皇子镇守北疆多年,又有卫国公在,是和匈奴打交道的不二人选。
如今时间不够,而且还不能有大动作,将兵权交给三皇子,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儿臣附议,三皇兄一片丹心,赤诚可见,儿臣原为三皇兄担保。”
肖寒熠没想到太子会主动提出让三皇子掌管兵权,虽然不知道太子是怎么想的,但也替他省了不少功夫。
“臣也附议。”聂岐善很适时的出来表了态,一时间文臣这边也没了反驳声。
他们本来就不精通打仗一道,若是说错了还容易背上瞎掺和的骂名。
而且谁不知道聂岐善的态度就是景文帝的态度,一时间朝堂上安静了下来,等待景文帝做出最后的判断。
毕竟兵权过于集中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可是大忌。
但很显然,景文帝再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他就是个十分与众不同,清新脱俗的皇帝。
“传朕旨意,将北疆五十万兵马的统率之权全权交由肖寒轩,任命肖寒轩为兵马大元帅,卫国公为副元帅。”
这一任的卫国公比三皇子也大不了多少,因此也不会存在不服众的问题。
再说了,五十万兵马交给一个外人,当然还不如交给自己儿子来的踏实。
……
于是三皇子本来以为不会怎么着的一件事却是被相当的重视了起来,还最后做了这么个决定。
且不说三皇子在北疆接到消息的时候有多么吃惊,就说是朝堂上的一群人也是傻了眼。
下朝之后太子‘不经意’的经过了肖寒熠的身边,“本宫并未有任何坏心思。经历了这么多事,本宫也想明白了,你和老三从来都不是敌人,是本宫以前狭隘了。”
若是刚才肖寒熠只是吃惊,那么现在听了太子的这一番话才是一副见了鬼的心情。
只是不管肖寒熠心里是如何想的,面上依旧端的不动声色,“太子皇兄能有这般想法可还真是不容易。”
太子听出了肖寒熠的微讽,也不甚在意。
因着和肖寒熠待在一起太显眼,太子没再说什么,只是转身走了。
肖寒熠回府后便给聂雨潇复述了一遍金銮殿上发生的事和太子对他说的话。聂雨潇同样也感到震惊。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