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桐生左右看了看,终是凑到柳老东家耳边低声道:“不敢欺瞒柳老爷,合粮之时,我们已经在村长家称量过,共有粮两千两百四十八斤……“
柳老东家一听这数字脸色也变了,立刻眼神凌厉的看向账房:“你怎么说?“
原来,下乡收粮素有抹零头的惯例,不过都知农户靠天吃饭不易,一袋粮最多抹去二两,过了三两那便不能算零头了,这是行规。
小柳庄送来的都是大袋,两千多斤也就四十多个大袋,每袋抹去一二两,最多不会超过六七斤,断不可能有二十斤的差距,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粮庄的秤有问题。
账房霎时吓出了一身冷汗,一个劲儿的弯腰求饶:“东家恕罪,东家恕罪!”他们几个确实在秤上动了点手脚,不过就是想额外多赚一点。顶着秋老虎辛辛苦苦下乡奔波,贪点零头也情有可原。
这账房方才离得远,没听到向桐生说先前已经称过粮了,本想在东家面前卖个好,谁知不小心漏了底,这下可要把饭碗给砸了。两个秤粮的伙计看到这边的动静,也一样面色惨白,秤粮的时候手都抖了。
柳老东家恶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朝向桐生深深做了一个揖,低声乞求道:“向贤侄,今日老夫我拉下这张老脸,向你求个情,万望你不要声张出去。明日我就命人换公平的秤过来,在严惩这几个手脚不干净的东西。这几日卖粮村民的损失,我也会补上,你看如何?”
说到最后,柳老东家的老脸都红了,他也是大柳庄农户出身,柳记粮庄能有今天的规模,靠得就是买卖公道、童叟无欺,这才得了十里八乡村民的信任,大家才不惧路远,专程把粮送他这里来卖,今日这事儿要是闹开来,柳记粮庄的这些年积累的信誉可就完了。</div>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