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古城外,满目疮痍,秀美可入画的风景,大变模样,茂盛的植物,扫荡一空,树林光秃秃,不见一片叶子,清澈见底的河底,不见游鱼。所有活着的植物,生物,除了饥民外,统统消失。
饥民们断粮已经二天二夜了,城门紧闭,城墙上的士兵们严阵以待。城池,东西两边,各有一支军队驻扎,监视饥民的一举一动。昨日,有一伙饥民作乱,试图冲突军营,抢夺军粮,至今他们的尸体,还曝尸荒野,那是一场屠杀,饥民们手里只有树枝,石块,而对面的军队,穿铁甲,手持尖锐的兵器,骑着高头大马。军队本该是保家卫国,却把枪头对准了燕国百姓。
痛苦,惨叫,鲜血,尸体,骑兵们的冲击,让饥民们四散而逃,远处蠢蠢欲动的饥民们吓坏了,打消了浑水摸鱼的念头。有许多人跪下来,祈祷上苍,希望老天开眼,救救他们,都是一群良民,不曾拖欠赋税,没有背叛过国家,为什么,今时今日,等待他们的是活活饿死?
突然有人高声喊道“赈灾粮队来了。”
饥民的眼睛明亮了,饿的连手指动一下,都做不到的他们,拥有了新的力量,起身,欢呼,唤醒周围的同伴。只是有些人,不知何时,永远的睡去。无数的饥民像是潮水般涌来,张寻立即下令,所有士兵拉弓射箭。
一排排箭羽,射在地面,距离饥民二十多步远。张寻喊道“不许靠近,这些赈灾粮是给你们的,但不能抢,谁敢抢,下场就和昨天试图抢劫军粮的饥民一样。他们的尸体,还在远处,去粥铺排好队,一个个来。谁要是敢闹事,就地处斩,现在,老老实实,按规矩来。”
不远处的饥民们,知道厉害,不靠近,乖乖的去粥铺排队。张寻喊道“所有民夫,加把劲,快点卸粮,饥民们饿坏了,不能让他们在等了,你们要是有人敢偷懒,看看那十几辆车上的人头。不想被本校尉砍头,就卖力气,干。”
民夫们忙碌起来,张寻松了一口气,终于按时赶到,昨日的事,他听说了,长叹一口气,带着运粮队,连夜赶来。此次,斩杀二千多山贼,割下头颅,放在车上,蒙上破布,换赏银,军功,少不了。救了灾民的命,大功德,老娘知道后,会很开心。
只是,那个蒙面人,不见了,他会去哪里,应该是去找幕后黑手吧,那些该死的家伙。张寻心里骂道。
。。。。。。
静古城内,人们面带喜色,奔走相告,赈灾粮运到,饥民吃饱了,便不会在有心人的煽动下,攻城。这两日,城里的守军,如临大敌。虽然有两支军队前来支援,但饥民的数量有十几万,万一冲进来,烧杀抢掠,知府,官员们,可以骑马,坐车,在军队的护送下离开,可是平民百姓们,该怎么办?
危机解除,许多人喜形于色,和熟悉的人,谈论好消息,摆上好酒好菜,庆祝,开心畅饮。
有人欢喜,有人愁。
东元街,尽头,知府,府邸,气派,恢弘。
府内的婢女,奴仆,走路时,小心翼翼,彼此碰到,一个眼神交流,不多言。
大户人家当奴才,要看主人的脸色行事。最近几日,一向和颜悦色的樊知府,打了八个奴才的板子,冷着脸,眼里含着怒火。
管家一再告诫众人,做事小心,不要乱说话,不要交头接耳,一旦惹恼了主子,小心你们的狗命。
书房的密室内,烛火燃烧,樊知府脸色阴沉,气色不好,连着好几天,没有睡好觉,精神不佳,他盯着眼前的师爷,问道“还没找到他吗?”
师爷心里明白,他指的是樊知府的外甥,回答“派出去三批人,还没消息?”
“老郑,这件事,你觉得会是谁下的黑手?”樊知府说话,阴阳怪气,像是随时都会择人而噬的老妖怪。
师爷早有准备,说道“属下斗胆猜测,可能是上面出了问题,最有可能的便是皇位之争。”
樊知府点点头,这也是他在听说,齐独眼失败后,闪入脑海的第一个念头。
自己的外甥,从小看着长大,绝不会背叛自己,如今,他也许被人杀了。知道这件事内幕的那些大人物,分属不同的阵营,怀疑的对象,有十几个。为了那把椅子,自己提前站队,自然就会成为某些人的敌人。
樊知府闭上了眼睛,出了这样的事,他该如何向上面交待。虽然暂时风平浪静,但他知道,雷霆之怒,马上就要来临,只是不知道,等待自己的结局是什么?
“老郑,接下来,怎么办?”樊知府问道。
没有回答,樊知府明白,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大人物们的心思,难以揣摩。等了一会,樊知府等的不耐烦,听见扑通一声,睁开眼睛,看见了师爷倒地,红色的鲜血,溢出。
一个蒙面人,不知什么时候,来到密室,无声无息杀了师爷,剑锋对准了自己。
樊知府瞪大了眼睛,思考对策,密室的门关上了,自己跑不出去,就算喊叫,密室隔音好,外面听不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div>
“你放过我,你想要什么,我给你。我这些年积累的财富,会让你动心的。”樊知府猜到了等待自己的命运是什么,却还要争取一线生机。
“你的财富,你昨夜和正妻,不是谈论过这件事吗,你死后,我会留下一部分,剩下的大部分,买粮,分给饥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你说,对不对?”蒙面人问道。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