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的描述很好理解。
所谓的一家之贼,就是说背叛了赵氏,成为赵氏眼中的家贼。
所谓的民族之大贼,就是说背叛整个民族,成为民族的大贼。
然而,这两个选择摆在老杨面前,让老杨很为难。
杨家拿下丰州,镇守丰州,无疑是背叛了赵光义,可是这对民族而言,却是一件大好事。
别的老杨不敢说,在镇守丰州这件事上,老杨绝对能做到不让辽人侵犯一步。
甚至老杨还能保证,在杨家的男丁没死绝之前,辽人都不可能通过丰州,进入到中原境内。
可是,作为一个忠臣,并且是一个耿直的忠臣。
这么做就违背了他为人臣子的道义。
反过来看,放任丰州自留,让辽人拿下丰州。
这无疑是看着辽人打开了中原的门户,给辽人南侵的一个可乘之机。
这对民族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祸端。
若是老杨没有碰见此事还好,可是如今碰见了,他又怎么能置之不理?
难道真的要他看着百姓们陷入到水深火热当中。
说来,也是因为丰州、代州、胜州,三州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地形,才会造成今天的局面。
胜州和代州的东北边陲,一座大山绵延而过,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雁门关守在了代州这边的大山山口上,挡住了辽人南侵的脚步。
胜州就成为了另一个的大山山口。
而且大山的山口也是一个壶口形状的。
辽人很难从胜州突破,大举南侵大宋。
因为辽人大军一旦想要突破胜州,就只能从丰州借道。
这首当其冲的就和党项人先对上了。
辽人想要对付党项人,也得花一些手段。
等到他们消灭了党项人,再侵入大宋的时候,大宋早已在代州布置好防线了。
所以从胜州入侵,等于同时挑起了大宋和党项两国的战争,有点得不偿失。
但是,郭达拿下了丰州以后就不一样了。
丰州地势平坦。
一旦辽人拿下了丰州,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屯兵的地方,也相当于有了一块缓冲的地方。
辽人不仅可以不断的向丰州屯兵,也可以借着丰州,不断的侵入到大宋境内,对大宋造成破坏。
一旦让他们找到了机会,丰州的辽兵,就会长驱直入的攻入大宋。
可以说,在西北,丰州是一个兵家必争的地方。
而如今,要不要丰州,这个两难的选择就摆在老杨的面前。
老杨很犹豫,他既不想成为一家之贼,也不想成为民族大贼。
陷入到了犹豫中的老杨,皱着眉头瘫坐在了椅子上。
王贵见到老杨如此忧心困惑,他也有些于心不忍。
王贵出声道:“老哥哥,你不能钻牛角尖。拿下丰州这块地方,对大宋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这并不影响老哥哥你依旧是宋臣的事实。
杨家虽然不能像以前那么做了一个纯粹的将门。但是杨家可以成为像折家那样的蕃兵。”
王贵一语点醒了老杨。
老杨缓缓的站起身,郑重的点头,说道:“你说的有道理。老夫确实钻牛角尖了。不论陛下会不会问责,先拿下丰州再说。只要把丰州拿在手里。老夫也算对得起天下百姓了。
如果陛下真的要问责,老夫大可交出代州和丰州,由其他人去掌管。
只要这两地在我大宋手里。
老夫就对得起天下百姓,对得起陛下。”
王贵扯了扯嘴角,他觉得自己这位老哥哥想的有点美好了。
一旦拿下了丰州,再想交出去,只怕由不得老杨了。
毕竟丰州是杨七打下的,真正能决定丰州去留的只有杨七。
而且,杨七现在羽翼丰满,手里貌似握着三万兵马,再加上杨七似乎已经和折家搅和在了一起。
有折家帮衬,杨七根本不需要动用老杨手里的这一群战斗力薄弱的大同军,就能掌控整个丰州。
到时候,丰州上上下下都掌控在杨七手里。
丰州的去留,只有杨七一个人能决定。
就像是现在的代州政务一样。
王贵旁观者清,看的清楚,但是他并没有说穿此事。
隐隐约约中,王贵猜测到,杨七应该是在布一个大局。
很明显,这个大局是对杨家极其有利的。
王家作为和杨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家族。
自然也向往着杨家能往更好的一面发展。
如今,王贵也帮不上杨七什么忙,他只能尽可能的说服顽固的老杨,不去给杨七捣乱。
在王贵的劝说下,老杨想通了其中的‘关节’,心中的困惑也就没那么深了。
当即,他板起脸,朗声道:“派人密切的关注着丰州的动向,一旦找到战机,老夫就率领大同军进入丰州,给他们一个迎头痛击。”
王贵果断的领命,退下去了。
今日在老杨帐篷里这件事要是传出去,恐怕很多人都会怀疑,老杨这么利害的一个人物,为何会没有副将王贵看的透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div>
其实这件事很容易解释。
老杨是一个当局者,王贵是一个旁观者。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件事最重要的关节是杨七。
老杨一直以一个封建家族大家长的眼光看待杨七。
在他眼里,杨七是孙猴子,他是如来佛。
任凭杨七有通天的本领,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当然了,这也不是老杨一个人有这种想法。
几乎封建家庭内,大部分的大家长,都有这种心态。
王贵不同,王贵虽然是老杨的副将,和杨家的关系不一样,可是他始终不姓杨。
所以,王贵会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杨七。
从最初接触,到如今。
杨七给王贵的感觉,就是一天一个变化,而且每一次见面,杨七都会比以前更利害。
甚至,王贵觉得。
杨七这一只已经成为了斗战胜佛的猴子,老杨这个如来佛未必压得住。
而且,老杨手里,目前只有一支还没有成型的大同军。
而杨七,不仅拥有一支已经经过了磨练的复兴军,甚至还有折家这个天然的盟友在。
因此,以后的杨七,注定不是老杨能够压得住的。
从而,在这件事上,并不牵扯到个人的智慧。
只是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风景不同而已。
老杨这边既然已经决定了随时参与到丰州的战事里,那就没有退缩的意思。
为了能够让大同军继续驻扎在外。
老杨亲笔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到了代州府衙给寇准。
寇准拿到信以后,当即就想回信拒绝。
83书屋:(www.83shu.com)